失效合同履行能力如何确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办法继续履行合同,其可能存在恶劣的经营状况、逃避债务的行为或者失去商业信誉的行为表现,此时可以推定其丧失履行能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办法继续履行合同,其可能存在恶劣的经营状况、逃避债务的行为或者失去商业信誉的行为表现,此时可以推定其丧失履行能力。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
应该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财产明显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财产转移、资金逃避债务; 2、失去商业信誉; 3、债务人在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丧失劳动能力; 4、在支付特定物品的债务中,特定物品丧失。 因此,在上述
2022.04.16 147 -
如何确定是否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具备下列情形即可确定是否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1、丧失商业信誉; 2、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3、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2021.02.10 104 -
如何认定失去合同履行能力
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能力。 第二,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第三,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
2021.03.08 127
-
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丧失合同履行能力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没有办法继续履行合同,其可能存在恶劣的经营状况、逃避债务的行为或者失去商业信誉的行为表现,此时可以推定其丧失履行能力。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
2022-05-11 15,340 -
如何确定无效合同的履行能力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确定为合同履行能力丧失: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对方转让财产、资金逃避债务;对方失去商业信誉。
2021-12-31 15,340 -
如何确定是否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具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为当事人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1、当事人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2、提供劳务或者完成任务的合同中,义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的; 3、当事人失去商业信誉的; 4、给
2022-07-03 15,340 -
如何确定是否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具有以下情形的,可以认为当事人丧失了合同履行能力: 1、当事人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2、提供劳务或者完成任务的合同中,义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的; 3、当事人失去商业信誉的; 4、给
2022-05-12 15,340
-
01:16
如何确定合同无效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有以下任一情形的合同属于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同形式、内容、格式都合法,但其订立合同的目的是非法的合同; 4
3,098 2022.04.15 -
01:11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其中一方,在受损害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时与其签订合同,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具体情况的,可以认定为显失
2,536 2022.05.11 -
01:04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如何解除
合同不能继续履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
1,2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