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有哪些表现形式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伪造信用卡 所谓伪造的信用卡,是指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制造出来的信用卡。所谓使用,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用伪造的信用卡购买商品、支取现金,以及用伪造的信用卡接受各种服务等。 2、冒用他人 冒用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有关信用卡的规定,信用卡均限于合法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转让,这也是各国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但是,如果信用卡与身份证合放在一起而同时丢失,则可能给拾得者或窃得者创造冒用的机会。这些拾得者或窃得者在取得他人的信用卡后,可能会利用持卡人发觉遗失之前,或者利用止付管理的时间差,采取冒充卡主身份,模仿卡主签名的手段,到信用卡特约商户或银行购物取款或享受服务,这些都是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几种常见情形。 3、恶意透支 透支是指在银行设立账户的客户在账户上已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允许客户以超过其账上资金的额度支用款项的行为。透支实质上是银行借钱给客户。所谓恶意透支,根据《刑法》第196条第二款的规定,是指信用卡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的本质区别在于行为人在主观上的差异。两者在客观上都是造成了透支,但善意透支的行为人主观上有先用后还的意图,届时归还透支款和利息,而恶意透支的行为人透支是为了将透支款占为己有,根本不想偿还或者也没有能力偿还,在行为上采取潜逃的方式躲避债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信用卡诈骗罪表现形式有: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 1、使用伪造信用卡; 2、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3、冒用别人信用卡; 4、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5、恶意透支,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信用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
2022.03.25 240 -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4.恶意透支的。
2020.09.03 151
-
信用卡诈骗罪表现形式有哪些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所谓伪造的信用卡,是指模仿信用卡的质地、模式、版块、图样以及磁条密码等制造出来的信用卡。所谓使用,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利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2、使用作废的
2022-09-07 15,340 -
信用卡诈骗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2022-10-15 15,340 -
信用卡诈骗表现形式有哪些
信用卡诈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诈骗。在我国,许多人为了使用方便,将信用卡、密码和身份证件合放在一起,结果往往造成同时丢失的情况,这样就为不法分子冒用所捡拾的信用卡创造了机
2022-05-29 15,340 -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信用卡诈骗罪有: (一)使用伪造信用卡或者以虚假身份证明欺骗信用卡的; (二)使用无效信用卡;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 (四)恶意透支。
2021-12-22 15,340
-
01:14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规定有哪些
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可以知道,信用卡诈骗罪的数额规定包括下面几点: 第一,如果犯罪嫌疑人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依法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恶意透支,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
1,670 2022.04.15 -
01:08
徇私枉法罪有哪些客观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到追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司法工作人员为了徇私徇情,仍然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就属
1,687 2022.04.15 -
00:52
假冒专利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假冒他人专利主要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其专利标记的行为,该专利标记是他人已经取得的、真实存在的专利。假冒专利其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1、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2、在宣传广告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
534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