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如果本人受伤的,应该及时拨打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 2、如果没有受伤的,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告标志,之后本人站到安全的地方。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要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可能得到的东西加以遮盖。 2、抢救伤者移动车辆时,应做好标记。 3、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对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 4、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要持续开户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告标志,以免其他车辆再次碰撞。
1、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要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可能得到的东西加以遮盖。 2、抢救伤者移动车辆时,应做好标记。 3、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对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 4、严防再次事故的发生
-
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发生交通事故时为了保护自己安全,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2020.06.12 145 -
交通肇事后现场怎么保护自身安全
1、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要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散落物,应该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可能得到的东西加以遮盖。 2、抢救伤者移动车辆时,应做好标记。 3、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对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
2020.12.18 91 -
交通肇事后出场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交通肇事后现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保护自身安全: 1、如果没有受伤的,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告标志,之后本人站到安全的地方; 2、如果本人受伤的,应该及时拨打 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
2020.05.17 89
-
交通肇事后如何维护自身安全?
交通事故发生后,现场保护自身安全: 一、如本人受伤,应及时拨打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 2、如果没有受伤,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志,然后站在安全的地方。
2021-11-07 15,340 -
交通肇事后现场究竟如何保护自身安全
1、如果本人受伤的,应该及时拨打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 2、如果没有受伤的,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告标志,之后本人站到安全的地方。
2022-06-28 15,340 -
交通肇事后现场要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理方式:如果本人受伤的,应该及时拨打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如果没有受伤的,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告标志,之后本人站到安全的地方。
2022-07-18 15,340 -
交通肇事逃逸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处理方式:如果本人受伤的,应该及时拨打120,并进行适当的自救;如果没有受伤的,可以在车辆后面设置警告标志,之后本人站到安全的地方。
2022-06-25 15,340
-
01:14
交通肇事后逃逸该如何处罚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应当根据刑法中交通肇事罪来判处相应的刑罚,具体的刑罚根据肇事者造成的事故严重性及影响程度来判定。 1、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由公安机
1,473 2022.04.17 -
00:55
交通肇事罪该如何办理取保
交通肇事罪的取保候审,应这样办理: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其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取保候审进行审查,如果取保候审的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条件的,可以决定采
469 2022.04.17 -
01:30
如何构成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致人受害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有私有财产遭受重大的损失,有关部门会依法被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
1,17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