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协议显失公平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可以反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撤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2012》3、劳动者受到工伤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赔偿协议后,劳动者又提起仲裁和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待遇赔付的,对该协议的效力应当区分情况处理: (1)如果该赔偿协议是在劳动者已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前提下签订,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情形的,应认定有效;但是如果劳动者能举证证明该协议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等情形,符合合同变更或撤销情形的,可视情况作出处理。 (2)如果该赔偿协议是在劳动者未经劳动行政部门认定工伤和评定伤残等级的情形下签订的,且劳动者实际所获补偿明显低于法定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可以变更或撤销补偿协议,裁决用人单位补充双方协议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差额部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的,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调解协议。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在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的可以申请撤销。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内容显失公平或一方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
-
在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怎么办
调解协议的订立显失公平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因情况紧迫或缺乏经验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往往是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对等、经济利益
2021.02.13 146 -
显失公平的协议签了有效吗
显失公平的协议属于可撤销的,如果当事人申请撤销的则协议无效,当事人不撤销的则有效。 所谓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民事行为是否显失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
2021.02.11 137 -
如何协商签订显失公平合同
显失公平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以与对方协商撤销合同或者直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自始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
2021.01.09 132
-
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撤销吗
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可以反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撤销。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2012》3、劳动者受到工伤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赔偿协议后,劳动者又提起仲裁和诉讼,要求
2022-02-12 15,340 -
离婚协议签订后显示公平怎么办
1、离婚协议中仅存在财产分割的显失公平,不在被撤销、变更的范围内。 2、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3、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
2022-06-03 15,340 -
已签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怎么维权
1、按照工伤保险待遇的相关标准,其应获得各项补偿共计53477.05元,但巫山某某大酒店只补偿了15000元,双方签订的《补偿协议书》显失公平,应依法撤销。 2、社保单位支付给巫山某某大酒店各项费用共
2022-08-02 15,340 -
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
职工与单位签订的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人民法院工伤赔偿协议显失公平可以反悔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撤销。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2012》 3、劳动者受到工伤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赔偿协
2022-08-06 15,340
-
01:11
显失公平的合同效力如何
显失公平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其中一方,在受损害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时与其签订合同,致使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可以请求法院,又或者是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 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具体情况的,可以认定为显失
2,490 2022.05.11 -
00:53
政府签订的协议不履行怎么办
政府签订的协议如果政府不履行的话,政府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协议是指政府作为平等主体与民事主体签订的协议,而不是涉及行政管理的行政合同。换句话说,如果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签订协议,这时候由于存在行政管
2,026 2022.05.13 -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2,00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