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拒不支付小孩抚养费有什么办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是: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2、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因此,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抚养费标准就是另一方收入的20~30%,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除了参照工资收入比例的标准外,孩子的实际需要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参照因素,如果教条地仅以工资收入的比例来计算孩子的抚养费是不妥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双方先协商,协商不成法院起诉。非婚生育抚养费和婚生子女并没有区别,国家对此是有立法保护的,给孩子支付抚养费的时候,无外乎就是两种情况,对方如果有固定收入,可以按照固定收入的百分比给孩子支付抚养费,如果没有固定收入的话,那就只能结合当事人的实际负担能力,给孩子支付抚养费了。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女方可以通过诉讼方式处理。离婚后如果男方不按照离婚协议支付扶养费,女方可以起诉,要求男方按照离婚协议的约定支付扶养费,法院是支持的,女方能胜诉。法院判决下来后,一旦男方不主动履行,女方可以据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拒不支付抚养费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让女方做法定代理人向法院起诉请求男方支付抚养费。如果男方经法院判决后仍然拒不支付抚养费的,女方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强制执行。
2021.04.17 132 -
男方拒不支付抚养费应该怎么办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男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女方可以以子女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法院判决对方支付抚养费后,对方仍不执行法院作出的关于抚养费的生效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两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的,
2021.02.09 120 -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是会得到支持的。如果是法院已经判决前夫应给付抚养费的金额,前夫不主动履行的,针对此情况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
2021.03.18 203
-
男方拒不支付孩子抚养费怎么办
拒不支付抚养费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拒不支付双方协商确认的抚养费的,当事人可以再次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诉讼。拒不支付生效裁判确认的抚养费的,当事人可以直接要求强制执行。
2021-11-23 15,340 -
男方拒绝支付孩子抚养费该怎么办
拒绝支付抚养费解决办法: 拒付抚养费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有能力给付却拒绝支付。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刑法等法律规定,当事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主要包
2023-04-09 15,340 -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现实操作中,很多人以经济困难等原因拖延甚至拒绝支付抚养费。但不论离婚与否,父母双方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拒绝履行抚养义务。如果一方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可按下列不同情况处理: (一)
2021-06-21 15,340 -
男方拒不支付孩子抚养费女方律师该怎么办
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
2023-07-25 15,340
-
00:46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拒绝支付抚养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前夫拒绝支付抚养费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是会得到支持的。如果是法院已经判决前夫应给付抚养费的金额,前夫不主动履行的,针对此情况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
1,489 2022.05.11 -
01:01
男方不付抚养费怎么办
男方不支付子女抚养费时,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具有法定的抚养义务。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可以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
2,636 2022.04.17 -
01:25
离婚后拒绝支付抚养费怎么办
对于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不给抚养费的处理办法,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话,当事人只能凭离婚协议书和其他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时约定的抚养费金额需要更改,法院就会综合当事人离婚时的约定、双方经济状况、当地生活水平等
2,0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