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商标的含义和近似性的原则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第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商标是否相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此相关公众的定义非常重要。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标注的某些商品相关的消费者,以及与上述商品营销密切相关的其他经营者。第二,不仅要对商标进行整体比较,还要对商标的主要部分进行比较,比较应在隔离对象的状态下进行。整体观察又称整体观察,是指观察商标的整体构成和外观形式,看整体视觉印象是否相似。比较的主要部分是指对文字、字母、图形等商标起主要识别作用的部分进行比较。第三,考虑要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所谓显著性,是指商标具有显著特征,易于识别,即能够标明产品来源,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属性。商标的显著性是商标保护的灵魂,是商标存在的土壤。如果一个商标失去了它的独特性,它将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标志,而是一个可用的标志。显著性在商标意义上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商标的保护强度、商誉、保护范围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旦显著性不存在,商标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或变得模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商标近似判断的基本原则: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判断商标近似的标准是: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并需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和主要部分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进行比对,还应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
商标近似的判断有什么基本原则
商标近似判断的基本原则: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2020.10.22 120 -
判断商标近似的标准有哪些
判断为近似商标的具体标准: 1、一般消费者是否能轻易辨别; 2、主体构成是否相似; 3、对比观察是否难以区分; 4、知名程度; 5、法律规定的其他判断标准。
2020.01.11 146 -
商标近似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审查标准;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对比,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中分别进行。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商标使用在所对应的产品。
2020.12.04 192
-
近似商标判断原则
商标近似判断原则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
2021-08-03 15,340 -
商标近似判断原则
(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 (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
2022-05-29 15,340 -
商标近似的判断标准有哪些?
判断商标相似的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1、一般购买者可以通过普通注意识别的原则。如果两个商标具有相同的特征,普通购买者在普通注意力下无法区分,即相似商标。例如,家庭日用品的各种商标是否相似,家庭主人在购买商
2021-10-19 15,340 -
商标近似性判断有哪几种标准?
判断商标相似性的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1、一般购买人施以普通注意能够分辨的原则。如果两个商标具有相同的特,使普通购买者在施加普通注意时无法区分,则为相似商标。举例来说,家庭日用品的各种商标是否相
2021-11-20 15,340
-
01:08
商标驳回的原因有哪些我国商标被驳回具体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商标查询不利导致近似商标被驳回:由于商标申请人没有办法相详尽查询近似商标的所有内容,不免有遗漏的现象发生,不能被排除的近似商标在申请时会被商标局驳回。 2、盲查期导致的近似商标被驳回:由于商
3,287 2022.04.17 -
01:28
合同的原则有哪些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原则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 1、平等原则,意思是合同双方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不能强迫对方接受合同条款; 2、合同自由原则,意思是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不受任何人的强迫和
6,057 2022.04.15 -
01:03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有哪些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包括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首先,全面覆盖原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它指的是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专利权利要求的每一项特征,缺一不可。在全面覆盖原则下,如果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所拥有的特征,甚至多于专利权利人的产品所拥有的
1,35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