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者抓到后,如何进行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受害者受损害且责任属于机动车方时,首先应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承担赔付责任。如果强制保险公司的赔付仍有不足,则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合理补偿。如果仍然无法满足受害者需求,或者机动车尚未购买商业保险,那么最终赔偿责任将由侵权行为人承担。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通常机动车交强险或商业险会先行垫付医疗救治费用。如果机动车没有购买相关保险,则由社会救助基金进行垫付。垫付完成后,社会救助基金有权向责任人追偿其所垫付的款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和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对于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情况,如果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则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 【交通事故责任承担主体赔偿顺序】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先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赔偿。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肇事后逃逸责任及受害人救济】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况: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处理方法 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人,应尽快将其抓捕归案。因为交通肇事者为交通事故的最终赔偿责任,即使其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保险公司也仅在交强险的责任赔偿限额范围予以赔偿,超过部分仍有肇事致害人承担。抓捕肇事逃逸者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启动查缉预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交通事故现场痕迹、遗留物等线索,及时启动查缉预案,布置堵截和查缉。 (2)发布协查通报或社会公告。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3)部门间紧密合作。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1、交通事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2、行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3、刑事责任:刑法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正常的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才追究刑事责任,逃逸的仅造成受害人重伤的就需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10条第2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未交强制险司机交通肇事逃逸后也是找肇事司机赔偿。司机交通肇事逃逸并不意味着责任转移,即使是司机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依旧由逃逸司机承担,并且逃逸之后交警也会将其抓出来。
-
撞人逃逸肇事逃逸者坐牢后如何赔偿
对于肇事逃逸造成的受害人的损失,坐牢后依然是需要赔偿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0.11.12 153 -
交通肇事逃逸现肇事者找到了,应该怎么让肇事者赔偿
交通事故当中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
2024.05.14 10 -
发生交通事故逃逸了,肇事者逃逸了如何处理?
一、前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肇事者违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轻微伤、轻伤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猪、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财产损失数额不大。此时如果肇事者逃逸行为本身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对肇事者可由公安机关
2024.06.01 23
-
交通肇事逃逸现肇事者找到了,要如何让肇事者赔偿
交通事故当中肇事者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精神
2024-09-28 15,340 -
交通肇事者逃逸抓到后判处多少年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2022-12-16 15,340 -
如何处罚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中肇事者
如果肇事者未醉酒的情况下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如果肇事者是醉酒,则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2022-03-22 15,340 -
肇事逃逸如何处罚,交通事故逃逸如何处理,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处罚如下: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
2023-07-20 15,340
-
01:20
如何定义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逃逸是指逃避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
6,786 2022.04.15 -
00:53
摩托车肇事逃逸好抓吗
摩托车肇事逃逸是否好抓,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果交警立即进行现场勘查,并调取附近监控录像,那么就能确定肇事嫌疑车。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会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 情节严重的,
2,036 2022.04.17 -
00:53
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如何判刑
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现场的,要对机动车驾驶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可知,机动车驾驶人饮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属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如果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并且对事
1,6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