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走私司法解释隐匿电报罪哪个罪名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是行为者必须实施擅自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者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本身的包装不严格等原因,信件和其他物品丢失的,不应视为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者实施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是违法的。三是行为者主观上有故意的心情。如果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由于疏忽大意错误拆除,邮袋、信件、包裹、电报的丢失,不构成本罪。四是构成成本罪也必须情节严重。例如,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丢失邮件、电报、延迟交货等。符合上述标准的擅自拆卸、隐瞒或废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必须立案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16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隐匿电报罪的立案标准为: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2、行为人实施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是非法的;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的心态; 4、构成本罪也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就达到隐匿电报罪的立案标准: 1.隐匿电报、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2.隐匿邮件,并从中窃取财物的; 3.隐匿电报,虽然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隐匿电报,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 没有犯罪的故意、而是由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所发生的误拆、遗失邮袋、信件、包裹、电报的,不构成本罪。由于工作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丢失邮件、电报,延误投递,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可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照本法第397条的规矩,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行为人虽属故意私拆、隐匿或毁弃邮件、电报,但情节显著轻微的,也不构成本罪,必要时可以给予纪律处分。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是: 1.隐匿电报、次数较多或数量较大的; 2.隐匿邮件,并从中窃取财物的; 3.隐匿电报,虽然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4.隐匿电报,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的。
2020.01.24 126 -
隐匿电报罪最新立案标准?
隐匿电报罪的最新立案标准是:本罪是行为犯,并不以实际上发生法定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只要邮政工作人员实施了私自隐匿电报的行为,就应立案追诉。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是指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2020.12.28 121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隐匿电报罪的立案标准为: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行为; 2、行为人实施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是非法的; 3、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的心态; 4、构成本罪也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2020.01.25 110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
一是行为者必须实施擅自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者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本身的包装不严格等原因,信件和其他物品丢失的,不应视为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者实施拆卸、隐瞒、丢弃邮件、
2021-10-11 15,340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
一是行为者必须实施擅自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者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本身的包装不严格等原因,信件和其他物品丢失的,不应视为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者实施拆卸、隐瞒、丢弃邮件、
2021-10-11 15,340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
一是行为者必须实施擅自拆卸、隐瞒、丢弃邮件、电报的行为。如果行为者没有实施上述行为,而是由于邮件本身的包装不严格等原因,信件和其他物品丢失的,不应视为成本罪的行为。二是行为者实施拆卸、隐瞒、丢弃邮件、
2021-10-11 15,340 -
隐匿电报罪立案标准有哪些
行为人隐匿电报次数较多或者数量较大的,隐匿电报,并从中窃取财物的,隐匿电报,虽然次数不多,数量不大,但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隐匿电报,造成其他危害后果等标准下隐匿电报罪才
2022-06-08 15,340
-
01:02
走私文物罪立案标准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 1、非法走私国家明文禁止出口的三级文物数量达2件以下的; 2、非法走私国家明文禁止出口的二级文物数量达2件以下、或三级文物数量达3件以上8件以下的; 3、非法走私国家明文禁止出口的文物达到上述第1条数量
1,357 2022.04.17 -
01:23
走私假币罪立案标准
走私假币,也就是走私伪造的货币,包括正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和境外的货币。走私假币,数额达到一定金额时,就会涉嫌触犯刑法规定的走私假币罪。走私假币罪是行为犯:只要犯罪嫌疑人带着走私的故意,明知走私的物品是假币,仍然实施走私行为的,就可能会构成走
607 2022.04.15 -
01:13
走私废物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于逃避海关的监管,非法走私我国明文禁止进口的废物、或我国明确限制进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废物,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走私国家明文禁止进口的废物,并且导致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 2、走私国家明文禁止进口的危险性
32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