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仲裁裁决期限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为3年。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而特殊合同纠纷,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仲裁或者申请诉讼的期限为4年。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物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温馨提示】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快速获得专业解答!
《外国仲裁裁决承认及执行论》是《赢在美国AC(97)贸仲裁字第0517号仲裁裁决在美国的承认及执行》的姊妹篇。《外国仲裁裁决承认及执行论》采用实证的方法,对中国仲裁裁决在外国和外国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及执行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根据1958年《纽约公约》界定了外国仲裁裁决,分析了我国界定外国仲裁裁决立法、实践与《纽约公约》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提出我国对外国仲裁裁决的界定应回归《纽约公约》的轨道。
-
劳动纠纷仲裁期限的相关内容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
2024.06.02 17 -
民法典规定物业合同纠纷仲裁注意事项
物业合同纠纷仲裁注意事项 仲裁的这些特点,为物业管理纠纷的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提供了保障。事实上,许多当事人已经开始通过仲裁来解决物业管理纠纷,这也是物业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趋势。选择仲裁解决物业管理纠纷,需注意以下几
2024.07.12 24 -
法律规定合同纠纷仲裁解决特点:
秘密性、一裁终局。 仲裁的特点有: 1、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2、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3、一裁终局。即裁决一旦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并且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是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也没有二审、再审等程
2024.05.04 33
-
根据我国《民法典》关于合同纠纷的仲裁规定
仲裁程序分为三个步骤:首先进行申请,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发生的争议依法请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行为。接着是受理,指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
2024-12-02 15,340 -
法律有没有相关仲裁裁决的规定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申请的仲裁争议,依法作出的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关于哪些是仲裁裁
2023-11-20 15,340 -
民法典规定物业合同纠纷仲裁注意事项
物业合同纠纷仲裁注意事项 仲裁的这些特点,为物业管理纠纷的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提供了保障。事实上,许多当事人已经开始通过仲裁来解决物业管理纠纷,这也是物业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趋势
2024-08-30 15,340 -
劳动纠纷仲裁期限的相关内容是怎样规定的?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
2022-07-25 15,340
-
01:13
劳动仲裁仲裁期限是多久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仲裁庭裁决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申
2,954 2022.10.03 -
01:17
合同纠纷仲裁的时间为多久合同纠纷仲裁的时间为三年。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来看,当事人针对合同纠纷申请仲裁解决的,仲裁的时效应当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具体而言,根据我国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效为3年。 总而言之,虽然当事人对于合同纠纷选
2,212 2022.04.15 -
01:11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即劳务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但是,在前述解决方式中存在适用顺序。根
1,79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