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纠纷诉讼应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务纠纷,主要区别就是夫妻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这是关键。最高法对此有最新的司法解释。r法条链接: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r为正确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解释。r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r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r第四条本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r本解释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与本解释相抵触的,以本解释为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无法解决当事人还可以选择通过人民调解来解决纠纷;如果当事人有有效的仲裁约定,那么还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解决;如果没有约定仲裁,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一)处理债务纠纷注意防患于未然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基础; (二)处理债务纠纷注意不能口头约定; (三)处理债务纠纷注意书面形式不是指书面协议; (四)处理债务纠纷注意合同细节规定; (五)处理债务纠纷要积极催要货款来避免陷入债务纠纷。
-
公司债务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公司的债务纠纷应当按下列方式进行处理: 1、应由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协商解决纠纷; 2、到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到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对一些较为复杂、对方当事人较难对付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很难解决
2020.02.04 144 -
债务纠纷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民间借贷纠纷中如果债权人提起诉讼,一般会经历以下程序:首先,在立案时,法院会对原告,也就是债权人诉请债权进行形式审查,应提供关于诉请债权书面借据或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前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其次,在立案后,若被告,也就是债务人应
2020.07.07 103
-
债务纠纷应该怎样处理债务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一)处理债务纠纷注意防患于未然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前提基础; (二)处理债务纠纷注意不能口头约定; (三)处理债务纠纷注意书面形式不是指书面协议; (四)处理债务纠纷注意合同细节规定; (五)处理债务纠
2022-10-16 15,340 -
民事诉讼债务纠纷的纠纷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起诉要求返还借款,借条作为证据,要求当然是确实充分。结合你的诉请看借条内容有无包含利息及违约责任等,另外借款交付证据等。 诉讼涉及的细节非常多,建议具体咨询或委托律师。
2022-08-03 15,340 -
债务纠纷应该如何起诉诉讼?
(一)根据法律规定,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应当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二)的出走、下落不明,法院是缺席判决还是中止诉讼取决于
2022-08-22 15,340 -
债务纠纷离婚诉讼应如何处理
在离婚诉讼中出现债务纠纷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在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
2022-06-07 15,340
-
01:18
如何处理个人债务纠纷
处理个人债务纠纷的方式如下: 1、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 2、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采取仲裁的方
598 2022.11.21 -
01:25
民事债务纠纷该怎么处理
民事债务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四点: 1、和解。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 2、调解。债权债务当事人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仲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531 2022.09.09 -
01:15
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如何审理
如果双方当事人存在债权债务纠纷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如果债务人拒绝履行的,债权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己的权利的。民事债权债务纠纷处理如下: 1、协商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
453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