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有效期两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欠条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扩展资料: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长期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第一百三十八条当事人自愿履行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第一百三十九条诉讼时效的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第一百四十一条特殊规定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刑事诉讼期不超过以下期限则有效: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没有经过五年有效;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没有经过十年有效;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没有经过十五年有效;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没有经过二十年有效。
-
刑事诉讼有效期规定
刑事诉讼的有效期: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至十年的,追诉期是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期是十五年;如果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是二十年。
2020.09.27 101 -
诉讼时效为两年
民事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至三年。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
2021.03.03 660 -
民事诉讼法的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1.01.09 159
-
为什么法院规定诉讼有效期为两年
欠条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10-09 15,340 -
诉讼有效期为什么分两年
欠条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10-09 15,340 -
诉讼有效期为什么是两年?
欠条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10-09 15,340 -
法律中为什么诉讼有效期的规定是两年
欠条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2-10-09 15,340
-
01:22
刑事诉讼时效
刑事诉讼时效,又叫做刑事追诉期,意思是指国家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间内,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已经过了这个有效期间,就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四个追诉期,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的法定最
9,968 2022.04.17 -
00:58
合同有效诉讼期几年
合同有效诉讼期为三年,但是超过诉讼期间的话,当事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因此,在法律没有其他规定的情况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
464 2022.05.21 -
01:05
刑事诉讼上诉期限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不服刑事判决上诉的,上诉期限为收到判决之日起十日;如果被告人不服裁定提起上诉,上诉期限为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法院在制作判决书时,会在判决书中写明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被告人或者经被告人授权的近亲属、辩护人均可以提出上诉。
2,43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