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立案要符合什么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司法实践中: (1)集资后携带集资款潜逃的; (2)未将集资款按约定用途使用,而是擅自挥霍、滥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向集资者允诺到期支付超过银行同期最高浮动利率50%以上的高回报率的。 2、集资是通过使用诈骗方法实施的。所谓使用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谎言,捏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骗取他人的资金的行为。 3、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个人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三十人以上的存款对象,二十万元以上的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十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单位违法或变相吸收一百五十人以上的存款对象,一百万元以上的公众存款,导致存款人损失五十万元以上。并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公安机关可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这样的: 1、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4、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5、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7、具
2020.08.05 162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
2020.06.24 143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
2022.07.11 205
-
什么是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定义: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立案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022-06-05 15,340 -
合伙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各个地区立案标准不一致,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一)团伙进行诈骗活动的,数额较大(诈骗的金额达到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数额巨
2022-11-12 15,340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会立案。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
2022-07-09 15,340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以欺诈手段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起诉标准的规定》,以非法
2021-11-26 15,340
-
01:13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
单位或者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方式进行非法集资,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其有关刑事责任:1、个人实施非法集资诈骗,涉嫌金额达10万元以上的;2、单位实施非法集资诈骗活动,涉嫌金额达50万元以上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2,461 2022.04.17 -
01:06
集资诈骗罪最新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的规定,单位或者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手段非法集资,涉嫌以下行为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相关刑事责任: 1、个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涉嫌金额达10万元以上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的手段实施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涉嫌
1,064 2022.04.17 -
01:02
集资诈骗案量刑标准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主要看个人或者单位诈骗的数额。集资诈骗罪达到数额较大,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有: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被害人是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行为人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组织,
98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