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拖欠会影响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物业费不影响过户。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不得转让房地产的情形中并没有拖欠物业费一项,在其他法律中也并未有相关规定。拖欠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诉讼来解决物业服务费欠交纠纷。 《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 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 (二)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四)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五)权属有争议的; (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拖欠物业费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其他机构,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机构。
一般情况下拖欠物业费不影响征信,因为影响征信的是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通知有关单位协助,在征信系统上进行记录。
-
拖欠物业费影响过户吗
拖欠物业费一般不影响过户。所欠的物业费从法律上讲,与房产买受人无关,买方没有义务支付房屋交付前的物业费。买方购房后与物业公司建立新的物业服务合同关系,只对入住后即房屋交付后的物管费承担缴纳义务。
2020.11.05 205 -
拖欠物业费影响征信吗
拖欠物业费会影响征信,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调查物业费逾期问题。根据国家现行规定,物业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物业管理区域显著位置督促业主缴纳物业费或分摊水电费。逾期不付款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直接去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判决后,确认仍不履行的,
2022.04.12 3,445 -
欠物业费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业主已经跟物业公司签订了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并在合同里明确的规定了物业费的缴纳时间,金额及相关违约责任的,则业主拖欠物业费物业可以要求业主支付违约金。若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交纳或拒绝交纳物业服务费的,则业主委员会有权督促
2021.03.14 181
-
物业费拖欠多少会影响房屋过户
拖欠物业费一般不影响过户。所欠的物业费从法律上讲,与房产买受人无关,买方没有义务支付房屋交付前的物业费。买方购房后与物业公司建立新的物业服务合同关系,只对入住后即房屋交付后的物管费承担缴纳义务。
2022-06-07 15,340 -
拖欠物业费会影响个人征信么
1、拖欠物业费不会影响个人征信。 2、征信机构从信用信息产生的源头采集信息,具体来说,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以下两类机构: (1)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专业化的提供信
2022-06-11 15,340 -
拖欠物业费影响过户吗?
想知道拖欠物业费影响过户吗的朋友可参考以下内容: 物业费是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对居住小区内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项目进行日常维护、修缮、整治及提供其
2022-08-30 15,340 -
拖欠物业费影响过户吗
拖欠物业费不影响过户。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不得转让房地产的情形中并没有拖欠物业费一项,在其他法律中也并未有相关规定。拖欠物业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引导物业服务
2022-05-28 15,340
-
01:22
欠多少物业费可以起诉关于物业费拖欠多少金额可以起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个主要是看具体的物业公司,具体的需要考虑拖欠的物业费金额和诉讼成本的关系。根据相关规定来看,物业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欠交物业费的两年内,如经协商不成,均可以随时提起诉讼。在实践中,物业不会
4,776 2021.04.25 -
01:14
拖欠物业费有滞纳金吗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拖欠物业费有滞纳金吗 拖欠物业费是否会产生滞纳金,主要取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如果在物业合同中含有因业主拖欠物业费需加收滞纳金的条款,则物业公司可以按照合同中所约定比例收取业主的滞纳金;滞纳金的约定比例或者金额,则需根据
5,186 2022.04.17 -
01:41
物业拖欠工资该怎么办我国为维护劳动者其合法权益而提供的多种司法救济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其他司法解释的规定,单位拖欠工资,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也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还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去法院提起劳动诉讼,
2,57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