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怎么送达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直接送达。 根据员工的户籍地址和现住址直接去员工家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有两人以上一同前往,一人为人事人员,一人可以是工会或其他部门员工,送达员工并要求签收。万一员工本人不在家,也可以请员工同住的成人直系亲属签收有效,这个办法适用于员工住址较近的情况。 邮寄送达。 解除劳动合同的送达通过邮政寄送挂号信,在挂号信的封面或存根栏必须写上送达的内容是什么,不然今后收信人会以不知道信中是什么内容没看或扔掉等理由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另外,在挂号信寄出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到邮局去确认信件是否送达,邮局会给予正式的反馈,如果地址有误退回,再做其他办法。 留置送达。 第1点谈到如果直接送达没有人接收,家中无人,可以请所在社区的工作人员,或辖区派出所民警陪同一起到员工家门口,将信件内容塞入员工家中,并请社区、民警签字佐证以送达。 公告送达。 如果找不到员工本人,可以采取登报的方式。其实,采用这种方法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的,那就是只有在前述几种方法无法送达的情况才能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而不能一开始就采取登报公告处理,因为你在此之前没有充分履行告知义务,而只是广而告之。公告送达要注意选择的媒体,要选取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刊登。 请公证处的人公正送达。 这种方法代价太高了,把公证处的人请来作证,证明我们已经将文书送达员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邮寄、留置及公告送达等。符合预告解除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天采用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方可解除合同。如果找不到员工本人,可以采取登报的方式。自登报公示一个月后可以视为员工已经了解。
解除劳动合同公告是需要送达公告的,当发生解除劳动合同事件时,法院的开庭通知偶尔会采取公告送达(当事人下落不明)或留置送达(拒绝签收)的方式,但不一定需要签收。
-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么送达辞职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话应该直接将辞职信送达给自己的主管或人事部门,尽管劳动者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单方的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也必须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和公司劳动纪律当中规定的辞职的流程,配合公司办理离职手续。
2020.02.22 104 -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怎么送达辞职信
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话应该直接将辞职信送达给自己的主管或人事部门,尽管劳动者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单方的解除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也必须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和公司劳动纪律当中规定的辞职的流程,配合公司办理离职手续。
2020.10.28 193
-
解除劳动合同送达无效怎么办
单位员工自动离职,联系不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能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1、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 2、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 3、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
2022-07-01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的送达书怎么写
首先,应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当面送交本人,若本人拒绝签收或直接送达有困难,则应将当面送达的情况作出书面说明,以保留证据。 然后,应采取邮寄送达方式,最好通过邮局以特快专递的方式
2022-07-07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函送达
邮箱送达只是涉及公司单方解除的送达环节,单纯就这种方式而言,是允许的。当然,针对你的个案,送达是否成立,要看公司的举证,比如什么时间送达、什么时间关闭你的邮箱等。另外,解除是否成立,送达解除通知只是一
2022-01-31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送达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第四十二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同时法律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辞退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
2022-07-06 15,340
-
01:03
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写
解除劳动合同书写法如下,双方同意于年月日解除劳动合同、工薪及福利同时截止。乙方保证本协议书签订之日起一周之内,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办理完毕全部的交接手续。为弥补乙方因上述约定而有可能出现的损失,甲方同意支付乙方补偿金元人民币。企业与员
2,366 2022.04.17 -
00:57
劳动合同怎么解除不算违约
劳动合同解除不算违约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
1,914 2022.05.11 -
01:04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怎么写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再给员工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时,通知书的内容需要包含:用人单位及员工双方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的期限、解除的时间期限、协商的具体内容、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以及相关的法律依据等等。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
1,64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