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票据的方式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有以下三种: (1)依法接受出票人签发的票据; (2)依法接受背书转让的票据; (3)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票据。
一、原始取得 持票人不经任何其他前手权利人而最初取得权利,包括发行取得与善意取得。 (1)发行取得。权利人依出票人的出票行为而取得票据,为主要的原始取得方式,亦为其他取得方式之基础。 (2)善意取得。是票据受让人依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善意地从无处分权人手中取得票据,从而享有票据权利。所谓善意指的是无恶意或重大过失,判断受让人是否善意应以其取得票据时的情况为标准,且受让人注意义务仅限于对其直接前手。 注意:受让人对其善意与否不负举证责任。 二、继受取得 受让人从有处分权的前手权利人处取得票据权利。通过背书转让、保证、付款等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权利,为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通过质押、贴现、继承、赠与、公司合并或分立、清算等方式取得票据权利,为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此种继受取得只能得到一般法律的保护,不能主张票据法上的抗辩切断和善意取得等。 根据一般情形,当事人取得票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从出票人处取得。出票是创设票据权利的票据行为,从出票人处取得票据,即取得票据权利。 二、从持有票据的人处受让票据。票据通过背书或交付等方式可以转让他人,以此取得票据即获得票据权利。 三、依税收、继承、赠与、企业合并等方式获得票据。
-
合法取得票据权利的方式
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有以下三种: (1)依法接受出票人签发的票据; (2)依法接受背书转让的票据; (3)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的票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税收、继承、赠与可以依法无偿取得票据的,不受给付对价的限制。但是,所享有的
2020.03.16 658 -
票据权利继受取得的方式
受让人从有处分权的前手权利人处取得票据权利,通过背书转让、保证、付款等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权利的方式为继受取得。所谓票据权利的继受取得,是指以让与人的权利和意志为依据,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法律事件从让与人处取得票据。
2021.01.05 165 -
票据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票据的行为方式有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保付六种。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涂改、禁止背书、付款、保证、承兑、参加承兑、划线、保付等。
2020.02.18 132
-
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有哪些
票据权利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1.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是指持票人不经其他任何前手权利人,而最初取得票据。包括发行取得和善意取得。 (1)发行取得。指权利人依出票人的出票行为,而原始取得票据
2022-06-27 15,340 -
税收有合理取得票据的方式吗
属于,税务机关代表国家向纳税义务人征税,纳税人和征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而是国家税法的直接规定。至于纳税人是否以出票或者背书的方式将票据交付征税人,都不会影响征税人以国家的名义所
2022-06-01 15,340 -
票据背书的方式有哪些
(1)背书分为记名背书和空白背书,记名背书又称特别背书,此种背书持票人须在汇票背面写上被背书人的姓名。空白背书又称无记名背书,此种背书持票人只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不填写被背书人的名字。 (2)
2022-07-09 15,340 -
票据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当事人与票据相关的行为方式有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参加承兑、保付六种。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法律行为,包括出票、背书、涂改、禁止背书、付款、保证、承兑、参加承兑
2022-06-23 15,340
-
01:08
商标权的取得方式有什么
商标权,指的是商标持有人对其所有的商标,享有排他和独占的权利,因为在中国商标权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注册,因此,商标权实际上是因其所有人申请、经过商标局确认的专有权利之后,所产生的专有权。 商标权的取得的方式,具体有两种: 1、通过原始取得与继受
2,226 2022.04.15 -
01:26
法院传票送达方式有哪些种类
法院传票的送达方式一般是依据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规定的送达方式进行送达,送达方式法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1、直接送达:是指法院通过工作人员将法律文书或传票直接送达到收件人手中,不通过别人转交或其他环节。送达回证由当事人直接签字。
1,620 2022.04.15 -
01:04
企业合并的方式有哪些
公司合并的方式有两种,即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吸收合并,指的是一个公司吸收购买另一公司全部资产,被收购的公司解散。吸收合并是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并购方式。 新设合并,指的是新设一家公司,需要合并的公司将所有资产全部移交给新设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
1,28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