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构成共同犯罪情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也不构成共同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的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也不构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需要同时满足以下的构成要件,不满足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及以上;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可以是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主观上应当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根据行为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形态。
-
哪些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应分别定罪处罚。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出于故意,有的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 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二人以上同时或者先后针对同
2020.12.24 156 -
什么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如下: 1、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 3、无罪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022.01.25 288 -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有
1.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 2.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不构成共同犯罪。3.无罪过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的,不构成共同犯罪。4.二人以上同时或者先后(近乎
2020.06.21 173
-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也不构成共同犯罪。
2022-06-09 15,340 -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有二个:一个是属于故意犯罪;二是要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对于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也可以有二个:一是不属于故意犯罪;二是没有共同犯罪的主观故意。《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
2022-03-16 15,340 -
上述情形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此,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一个危害结果的,不构成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害行为造成某种危害结果,但有的是出于故意,有的是出于过失,也不构成共同犯罪。
2022-06-09 15,340 -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是
(1)共同过失犯罪;(2)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3)同时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同时以各自的行为侵犯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的联系;(4)故意实施的相关犯罪没有主观联系;(5)超出共同故意的犯罪(
2021-11-29 15,340
-
01:18
业务人员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首先看是否为单位犯罪,如果是单位犯,不构成共同犯罪,实行双罚制,即惩罚单位,又惩罚主管人员和直接参与犯罪的主要人员。其次,以保险诈骗罪为例,如果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自己职位上的方便,帮助保险人骗取保险款,成立保险诈骗罪。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
1,055 2022.04.17 -
01:02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捏造事实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侵犯对象,一般仅限于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物,而不是以骗取其他非法的利益。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 1、诈骗罪得侵犯的客体,主要为他
7,415 2022.04.15 -
01:16
检察院微罪不诉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犯罪,原因如下:1、该种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是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应该受刑法处罚的原则,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应当受到刑法的制裁,例如盗窃金额比较少的盗窃行为属于犯罪;2、检察院之所以不起诉是因为根据我国学界主张主流的实质犯罪论,该行为社会危害
2,83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