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不当夸大宣传如何维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商家如果故意夸大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虚假广告宣传行为被视为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如果经营主体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他们必须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额外补偿。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补偿的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总价的三倍。如果增加的赔偿金额不足五百元,则应以五百元作为最终赔偿标准。 如果经营者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的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商家夸大宣传的,一般需要赔偿。虚假宣传行为属于欺诈行为。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如果是利用广告对药品夸大宣传的,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虚假广告罪,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行为。
-
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怎么处理
经营者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
2020.12.13 477 -
广告夸大宣传违法吗
违法。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2020.12.05 931 -
-
商家夸大宣传是否需要负责
有合同按合同,没有合同由双方协商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条,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
2022-10-01 15,340 -
房地产企业夸大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如何维权?
开发商的宣传往往被视为要约邀请,但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以视为要约: 1. 对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和相关设施作出具体说明和承诺; 2. 对房屋和相关设施的说明和承诺确定; 3. 对合同订立和房屋价格
2024-11-14 15,340 -
宣传违法夸大宣传怎么处罚
具体罚多少是根据造成的经济损失来判定的;如果没有涉及到违法,最多付款在10万元以下。 《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农药的,或者违反农药广告管理规定的,依照刑法关于
2022-08-15 15,340 -
工商局对夸大宣传有哪些处罚
夸大宣传的处罚依据为: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对违反该规定的,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进行处罚,经营
2022-12-01 15,340
-
01:03
卖房者虚假宣传要如何维权购房者遇到卖房者虚假宣传的,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购房者可以到相关的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处以行政处罚,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经营者虚假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
416 2023.03.14 -
01:30
购买商品房如何维权购房者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购房后发生纠纷的,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途径如下: 1、发生纠纷后,可与商品房的开发商进行协商沟通,协商一致的,可双方签订和解协议; 2、购房者可以向开发商所在地或者购买的房屋所在地的消费者
488 2023.01.04 -
00:45
版权侵权如何维权目前版权登记的著作人有以下四种维权方法:自行协商,调解,仲裁,民事诉讼。如果双方能在侵权行为发生之后和解,则既可以使著作权人迅速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使侵权人避免声誉的损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
1,77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