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期限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是协议离婚的,那无过错方可以在离婚之后的三年内要求离婚损害赔偿。如果无过错方作为原告起诉离婚的,需要在起诉离婚的时候要求离婚损害赔偿。如果无过错方是被告,那可以在二审中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也可以在离婚判决书生效之后单独提起离婚损害赔偿诉讼。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婚姻法》将于2020年12月31号失效)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法律规定了一年的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期。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期限应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内提出。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期限是一年,自双方离婚之日起算。当事人在协议离婚时已经明确表示放弃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或者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年后提出的,不予支持。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期限是多久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期限是一年内。无过错方要求离婚损害赔偿是合法的。离婚诉讼原告为无过错方时,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的,必须同时提起离婚诉讼;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被告不同意离婚,不按照本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单
2022.04.14 204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期限多久
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是合法的,离婚诉讼的原告为无过错方时,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当事人
2021.02.28 81 -
离婚时有过错损害赔偿期限是多久
因一方过错离婚的,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应当在离婚诉讼时提出,离婚之后一般不能再提出,除非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离婚的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2021.01.13 96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期限是多久
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是合法的,离婚诉讼的原告为无过错方时,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
2022-06-01 15,340 -
离婚过错损害赔偿的赔偿的期限是多久?
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是合法的,离婚诉讼的原告为无过错方时,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
2022-06-28 15,340 -
无过错方请求婚姻损害赔偿的期限是多久
t【无过错方请求婚姻损害赔偿的期限】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解释”第三十条规定,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
2022-10-25 15,340 -
无过错方请求婚姻损害赔偿的期限是多久?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解释”第三十条规定,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
2021-08-03 15,340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多少
首先,离婚时,必须有一方存在法定的应当给付损害赔偿的过错,无过错方才可以请求赔偿。另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有:一方重婚的、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另外,具体的损害赔偿金额是以当事
1,819 2021.03.24 -
01:07
离婚损害赔偿标准
首先,离婚时,必须有一方存在法定的应当给付损害赔偿的过错,无过错方才可以请求赔偿。另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情形有:一方重婚的、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另外,具体的损害赔偿金额是以当事
1,008 2021.04.25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加害方进行损害赔偿,符合下列情形可以认定离婚损害赔偿: 1、夫妻中的一方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和别人同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
615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