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无偿借款缴纳营业税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无偿借银行债务,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赠送给他人的行业,税务部门有权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核定借款收入,根据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征收金融业税。公司将银行借款免费转让给别的公司使用,支付的利息与收入无关,必须增加应税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劳务),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偿借款若没有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不缴纳营业税。 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
无偿借款若没有取得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不缴纳营业税。 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
-
无偿借款是否缴营业税和所得税
无偿借款中如果出借人没有取得其他经济利益的,不需要缴营业税和所得税,并且营业税已经改为了增值税,如果当事人没有在我国境内具有销售货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行为的,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020.10.15 123 -
公司缴纳营业税的标准
若企业属于服务业,主要税种为营业税,按税务核定的办法缴纳: 1、主税:按收入交5%的营业税(交地税) 2、附加税费(交地税) (1)城建税按缴纳的营业税的7%(县镇为5%、乡为1%)缴纳; (2)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营业税的3%缴纳; (3)
2020.11.08 343 -
企业借款需要缴纳税吗?
1、对非企业集团内单位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需要按规定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2、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
2020.03.12 580
-
无偿借款要缴纳营业税吗
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业,因此税务部门有权力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核定其转借收入,并就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按金融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另外一家
2022-08-23 15,340 -
无偿借款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吗
无偿贷款中,贷款人未取得其他经济利益的,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营业税已改为增值税。当事人未在中国销售货物或加工、修理和修理劳务的,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2021-11-07 15,340 -
无偿借款缴营业税和所得税吗
企业将银行借款无偿转借他人,实质上是将企业获得的利益转赠他人的一种行业,因此税务部门有权力按银行同期借款利率核定其转借收入,并就其适用营业税暂行条例按金融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将银行借款无偿让渡给另外一家
2022-08-21 15,340 -
企业借款给个人缴纳营业税吗
起诉的诉讼费用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缴纳。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比例分段累计交纳。如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 2.
2022-06-09 15,340
-
01:14
企业拆借的利息需要缴纳增值税吗
企业拆借的利息是需要缴纳增值税的。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资
4,333 2022.04.17 -
01:05
无业人员党费缴纳标准2021
2021年无业人员党费缴纳标准为每月0.2元。具体如下:1、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2、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人的职务工资、
26,274 2022.04.12 -
00:53
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得超过
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一般情况下,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
6,25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