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怎么取消探视,法律有哪些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后不可以取消探视,只能暂时中止探视,待中止事由消失后,还应恢复探视。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父或者母探望子女的行为,对子的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应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权人探望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不可以取消探视,只能暂时中止探视,待中止事由消失后,还应恢复探视。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父或者母探望子女的行为,对子的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应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视权人探望的权利。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3.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
-
离婚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离婚探视权的法律规定具体如下:探视权是一种身份权,是父母基于其身份所有的权利义务。法律规定,在离婚后,没有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拥有探望孩子权利。在行使探望权的时候,对方有协助的义务。探望的方法与时间都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法院判决。另外,如果
2021.02.01 84 -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离婚后孩子探视权时间由当事人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
2021.03.07 120 -
离婚后探视权有哪些规定
离婚后探视权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1、离婚后,探视权是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1.03.22 104
-
探视权取消,离婚后探视权怎么取消?
对方提出要见小孩的要求是没有办法拒绝的,探视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对方有过分的行为可以报警,自己是不能决定不让对方探视孩子的,中止探视权要由法院来判定。关于离婚后探视权怎么取消需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
2022-07-09 15,340 -
离婚后孩子探视有哪些法律规定
离婚后子女探视的法律规定: 1、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是探视权人,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2、不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
2022-06-10 15,340 -
离婚后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婚姻法第38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时
2021-05-08 15,340 -
离婚后孩子探视权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法典》及其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中,有关于探望权的规定。明确规定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
2023-02-06 15,340
-
01:05
离婚孩子探视权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中关于探视权的规定如下: 1、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2、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3、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
608 2022.04.15 -
01:02
离婚孩子探视权怎么规定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从法理上来说,探望权是基于亲权的一种派生权利,只要身份关系存在,探望权就应该是非直接抚养一方的权利。离婚孩子探视权规定如下: 1、协议离婚的,双方可以对孩子探视权的问题进行直接交谈,可以约
4,513 2022.08.05 -
01:20
离婚孩子探视时间规定
离婚之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按照离婚时约定的方式、时间和频率行使探视权。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直接对探视时间进行约定,只要能协商一致,法律都不予禁止。但是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按照保护子女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根据
2,59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