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欠钱给我朋友能起诉夫妻共同债务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为正确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第二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四条本解释自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老公借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处理。 具体情形如下: 1、借钱如用于家庭生活的,就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可以向夫妻双方主张债务。 2、如果借钱没有用于家庭生活的,则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只能向一方主张债务。但是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可以向夫妻双方主张债务。
视情况而定。如果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则视为共同债务,否则则视为个人债务。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或者为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的两个特征:一是须产生于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婚前为结婚后共同生活购置物品所负的债务,应当为夫妻共同债务。二是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生活、经营活动,包括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
-
老公向我借钱买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汽车如果是在双方婚姻期间购买的,且仅用于一方或双方生活使用,双方也不存在婚前或婚后财产约定,则一般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其债务也会被认定为共同债务,由双方共同负担。债权人可以主张双方共同偿还。如果不是为了夫妻共同利益,就不是共同债务。属于
2021.04.11 357 -
朋友欠2000块钱我想起诉他
如果借款额度只有2千元左右,确实额度比较低,私人借贷必须保存借条、欠条、还款协议、借款合同、银行转账回单等证据,没有借条的,可以搜集一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关系,比如证明人、聊天记录、视频录像等,在多次催讨无效的情况下,在法定的诉讼时效两年内向
2021.01.20 320
-
老公借钱给我借,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
丈夫借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必须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处理。 具体情况如下: 1、借款用于家庭生活的,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主可以向夫妻双方主张债务。 2、借款不用于家庭生活的,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债主只能
2021-10-19 15,340 -
老公借钱夫妻共同债务吗
这个要看你老公借的钱是否用于你们家庭生活生产生活所需,如果是的话,那么你也有义务一起进行这个债务的分担。
2022-06-28 15,340 -
老公给婆婆打欠条是夫妻共同债务吗
若是你老公给你婆婆打欠条的话,也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夫妻之间借贷所涉款项来源于这个家庭共同财产,又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开支,那么所谓的“夫妻之间的借贷关系”就是不复存在的,打了也没有用。如果借款用于借方的
2022-01-28 15,340 -
老公借钱算夫妻共同债务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则视为共同债务,否则则视为个人债务。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一方或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维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或者为共同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的
2021-12-28 15,340
-
01:28
朋友欠钱不还起诉能要回来吗
朋友欠钱不还,起诉不一定能够要回来,具体需要分情况来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当事人无法列举证据,证明双方确实存在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就会认为原告一方没有充足的证据,从而会判决原告败诉。第二种情况是,当事人虽然有证据证明双方确实
1,167 2022.04.25 -
00:54
夫妻共同债务被起诉怎么办
对于共同债务,原则上应该双方共同偿还。双方在离婚的时候,对于债务问题应当作出处理。双方应当按照通过离婚协议或者是法院的判决等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对于债务的清偿主体和比例来偿还债务。如果其中一方已经承担了超出自己本应当承担的清偿责任,那么是可以要
1,436 2022.04.17 -
01:02
朋友微信欠钱不还怎么起诉
朋友微信欠钱不还怎么起诉方法如下:准备诉讼材料,起诉时,可以提前写好起诉状、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涉及贷款的相关书面及其他证据,去法院立案庭提起诉讼,等待人民法院安排开庭审理并进行判决。诉讼最关键的在于要有事实清楚的证据,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
4,97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