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适用是否善意取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犯罪分子以盗窃取得的赃物,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交付,是适用善意取得的相关规定的。《民法典》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盗窃物应有条件的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并非绝对禁止或当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应当附加条件。 如可以参照物权法关于对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未行使回复请求权,或在一定期限内行使了回复请求权; 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应的价金等,该盗窃物就应当属于善意占有人所有。
盗窃物是适用善意取得的,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等情形的;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时,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
盗窃赃物是否适用于善意取得
盗窃赃物是否适用于善意取得,需要一定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无处分权人将房地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条件的,受让人取得房地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在受让房地产或动产时是善
2022.04.14 1,184 -
盗窃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盗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可以参照物权法关于对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未行使回复请求权,或在一定期限内行使了回复请求权,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应的价金等,该盗窃物就应当属于善意占有人所有。
2021.02.12 324 -
遗失物盗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是,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
2021.02.28 266
-
盗窃物品适用善意取得吗?
盗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的。可以参照物权法关于对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即原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未行使回复请求权,或在一定期限内行使了回复请求权,但未向善意占有人支付相应的价金等,该盗窃
2021-09-02 15,340 -
丢失物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一、物权遗失物盗赃不属于善意取得。 二、善意取得的条件有: (一)让与人对于转让标的物应当是无处分权。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三)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四)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
2022-06-27 15,340 -
盗窃罪是否可能是善意取得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不可能是善意取得。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指动产占有人向第三人移转动产所有权或为
2022-03-11 15,340 -
无偿赠与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无偿赠与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而赠予是无偿的,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
2022-05-11 15,340
-
00:58
盗窃能取保吗
盗窃可以取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对于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理完结的犯罪分子、或者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还在哺乳孩子的妇女,都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992 2022.04.17 -
00:52
盗窃罪能取保吗
犯盗窃罪,如果与以下这几种条件相符合的话,是可以取保候审的: 第一种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第二种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是采取这个取保候审不会有社会危险性的; 第三种,本来是应该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
1,294 2022.04.17 -
01:13
盗窃未遂是算盗窃罪吗
盗窃未遂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丧失了对财物的控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盗窃未遂,也仍然实施了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
2,11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