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合同约定保证期间一般为二年

合同约定保证期间一般为二年

2021-12-26 16:1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宁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1-12-26回复

专业分析:

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限可以超过两年,但不得早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同时届满。主债务履行期限早于或者同等的,视为无约定,担保期限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

法律依据:

《担保法》第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保证合同双方未约定保证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保证合同双方未约定保证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律师普法更多>>
  • 保证合同保证期间的约定
    保证合同保证期间的约定

    保证合同中由当事人协商约定保证期间,但是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不能早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则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为保证期间。

    2021.01.07 192
  • 采购合同的保管期间一般为多少年
    采购合同的保管期间一般为多少年

    采购合同保管年限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但采购合同一般自履约完成开始算,保存应不少于2年,基本上是不短于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

    2021.03.08 279
  • 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怎样确定保证期间
    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怎样确定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双方未约定保证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021.01.05 203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合同一年试用期一般约定多长时间?

    《劳动法》第21条规定:“劳动法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的长度是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相应确定的。试用期有上限,没下限,甚至可以约定不需要试用期。 根据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

    2022-06-03 15,340
  • 保证合同如何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的约定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但约定的保证期间不能早于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则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

    2022-07-02 15,340
  • 保证合同如何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的约定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但约定的保证期间不能早于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则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

    2022-05-12 15,340
  • 长期合同一般能约定多少年?

    《劳动合同法》规定长期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立法本意在于避免用人单位采取签订短期劳动合同的方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据《劳动合同法》之规定,用人单位字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2022-05-0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几年 01:18
    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几年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合同的时间期限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约定终止时间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及双方之间约定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的是员工与用

    7,344 2022.04.17
  • 保密期限一般是几年 01:03
    保密期限一般是几年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也就是说,保密协议签订双方可以自行约定保密期限,但是此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两年。在约定的期限内,双方当事人都受此合同制约,如若一方违约,则应当按照合同中

    1,353 2022.06.01
  • 一般合同纠纷用二审吗 01:07
    一般合同纠纷用二审吗

    一般合同纠纷是否二审,需要看当事人是否认同一审判决,如果认同一审判决的,就可以不提起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此时就不需要进行二审;如果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上诉,此时才需要进行二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当事人

    1,456 2022.04.15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