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亏损能要求解散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当公司严重亏损,公司股东是可以自行协商解散公司的,只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走,就可以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不能起诉强制解散公司。 如果有股东不同意解散公司,那么股东就不能因为公司亏损,而向法院起诉,请求强制解散公司。 按照法律规定,股东以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等权益受到损害,或者公司亏损、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以及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未进行清算等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因此,公司亏损,股东可以自行协商召开股东大会解散公司,但股东是不能仅仅因为公司严重亏损,而到法院起诉解散公司的。 但是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到法院起诉要求解散公司的,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亦即公司陷入僵局; (2)继续存续会使股东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3)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 (4)提起公司解散诉讼的股东必须单独或者合计持有超过公司全部表决权的百分之十以上。 同时法律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以下列事由之一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并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2)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3)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4)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公司亏损解散员工补偿能要回吗?
如果公司因亏损解散而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而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020.06.03 116 -
以公司亏损为由要求公司解散公司法院会受理吗
股东以公司亏损为由请求法院解散公司,法院不会受理。我国公司法赋予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权利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对单纯的公司经营亏损,股东并不能提起解散公司之诉。在公司经营亏损无力扭转,又没有股东会等其他途径解决以达至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才可以提
2020.02.15 109 -
公司亏损解散公司还要支付补偿吗
公司亏损解散应向员工支付补偿金。公司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结束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工作年限、工资标准进行分段计算,以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020.05.17 145
-
公司严重亏损能要求解散公司吗
当公司严重亏损,公司股东是可以自行协商解散公司的,只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走,就可以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不能起诉强制解散公司。 如果有股东不同意解散公司,那么股东就不能因为公司亏损,而向法院起诉,请求强制解
2022-11-28 15,340 -
公司亏损能否解散?
股东不能根据公司损失申请解散公司。股东要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必须符合法定情形,以公司损失、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为由,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021-11-06 15,340 -
公司严重亏损股东可以起诉要求解散公司吗
公司严重亏损,股东不可以起诉要求解散公司。公司严重亏损不属于法定可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情形。
2023-06-12 15,340 -
公司被利用严重亏损还能解散公司吗?
当公司严重亏损,公司股东是可以自行协商解散公司的,只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走,就可以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不能起诉强制解散公司。 如果有股东不同意解散公司,那么股东就不能因为公司亏损,而向法院起诉,请求强制解
2022-12-04 15,340
-
01:05
请求公司解散需要经其他股东同意吗
请求公司解散,不一定需要经过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是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的原因出现时; 2、公司的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 3、因公司要合并,或者是分立需要解散的; 4、被吊
1,470 2022.11.26 -
00:55
亏损公司注销后债务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公司注销之后,公司作为承担责任的主体也不存在了,那么公司的债务也就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了。只有在以下情况之下,公司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需要对没有处理的债务承担责任:(1)股东出资瑕疵;(2)股东抽逃资本.也就是股东出资之后又抽逃或者
1,613 2022.04.17 -
01:13
公司解散程序怎样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司的解散程序为: 1、由公司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应当在15天内成立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清算组。 2、政府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其中,公用企业和国计民
1,72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