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已按法院判给予赔尚我们该不该出谅解书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了刑事谅解书,在量刑上就会酌定减轻、从轻。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有了刑事谅解书,在量刑上就会酌定减轻、从轻。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谅解书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员的家属开具的,一般由承办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具体办理,谅解书一般在提起公诉至法庭质证环节完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九条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有了谅解书法院应该如何判
有了刑事谅解书,在量刑上就会酌定减轻、从轻。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
2020.04.13 104 -
有了谅解书法院应该怎么样判
有了刑事谅解书,在量刑上就会酌定减轻、从轻。刑事谅解书,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与嫌疑人或其家属之间,就刑事案件的结果达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质的书面文件。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轻犯罪嫌疑人处罚,有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所以
2020.01.23 117
-
按法律规定赔偿后对方不给谅解书会怎么判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下列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三十万元以上,负事故
2022-10-10 15,340 -
对方已经起诉谅解书对方要18万我们要不要给轻微伤最长判多久
具体需要结合案情体现的有关事实而定,可以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了解分析案情。
2022-10-19 15,340 -
按照法律规定赔偿对方可以不给谅解书么?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下列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三十万元以上,负事故
2022-10-19 15,340 -
赔偿后对方不给谅解书会怎么判
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下列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2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死亡三人以上;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三十万元以上,负事故
2022-10-19 15,340
-
01:02
谅解书该怎么写有效
谅解书不是正式的法律文书,它是被害人一方向嫌疑人、被告人一方出具的文书,作用是为了对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表示谅解,希望减轻或免除对其的处罚,多数在刑事犯罪案件当中使用。 因为谅解书是非正式法律文书,所以法律没有对谅解书作出规定,只要意
6,336 2022.05.11 -
02:22
对方欠钱不还我该怎么办
应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对方欠钱不还时,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相关要求,准备起诉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对方偿还借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在起诉前,应准备搜集相应的证据并起草起诉状。 证据材料应当包括
2,420 2022.04.17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235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