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法律上如何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立案标准为: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的;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经销售金额乘以三倍之后,与还没有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品价值金额总计达15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以次充好不算诈骗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会被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
-
以次充好诈骗罪立案标准
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立案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
2020.06.05 206 -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有哪些立案标准
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立案标准为: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的;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经销售金额乘以三倍之后,与还没有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品价值金额总计达15
2020.02.08 97 -
以次充好是否构成诈骗
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关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是: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受害人有错误的理解,受害人基于错误的理解处分财产,行为
2022.04.16 785
-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立案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
2022-11-27 15,340 -
以次充好形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以次充好不算诈骗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会被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
2023-02-17 15,340 -
以次充好诈骗罪如何认定
以次充好并不能构成诈骗罪,这是民事行为不是刑事案件意义上的诈骗,刑事犯罪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额,该行为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行为,可进行双倍索赔,所谓欺诈是通过对方的错误描述,而使你对产品发生了错误
2023-01-21 15,340 -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吗
以次充好,一般不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属于欺诈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
2022-10-17 15,340
-
01:44
诈骗罪立案标准
根据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条规及刑法相关规定,诈骗公有或私有财物达2千元以上的行为,属于诈骗金额较大,法院应予立案;如果涉嫌诈骗公有或私有财产金额较大的,则可以构成诈骗罪。 1、个人诈骗公有或私有财产达2千元以上,属于“金额较大”;个人诈骗
166 2022.06.06 -
01:09
如何构成诈骗罪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以下四点: 1、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同时根据我国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规定,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亦不构成犯罪主体,即其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诈骗罪须由自然人有意行使诈骗行为
888 2022.10.08 -
01:19
诈骗罪罪如何立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
98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