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向哪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符合如下情形,可以申请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当事人不服中级法院再审裁定的不可以向高院申请再审,但是如果再审理由成立的,可以申请再审。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等理由。
-
二审不服向哪级法院申请再审
如果是民事不服二审判决,向作出二审判决的中级法院或者它的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2020.02.06 649 -
不服中级法院再审裁定向高院申请再审有用吗
当事人不服中级法院再审裁定的,一般不可以向高院申请再审,但是如果再审理由成立的,可以申请再审。如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等理由。
2020.02.23 220
-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向哪些法院申请再审?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
2022-03-05 15,340 -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向哪个法院申请再审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再审的时间,应当在判决、裁
2022-03-22 15,340 -
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何处理
一般是申请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八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
2022-01-19 15,340 -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裁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再审吗?
你看一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必须是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错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决、裁定既包括二审生效判决、裁定,也包括一
2022-02-06 15,340
-
00:59
对二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不服
对二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审判监督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5,258 2022.05.11 -
00:56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如下: 1、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申请再审:当
4,130 2022.04.17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134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