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索要工程款而持刀入室行凶打人, 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的行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这不是敲诈勒索,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抢劫罪(根据打人造成对方可反抗的程度)。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这里的财物,也包括正当的债务所涉及的财物。本就是简单的经济纠纷,对方不履行义务可以通过起诉的方式主张权利,获得法院的生效文书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以实现权利。参考法条:《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客体要件是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也危及到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客观要件则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在敲诈勒索案件中,行为人主要表现出“敲”、“诈”、“勒”、“索”等方式。该犯罪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而本罪在 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
什么是敲诈勒索行为
敲诈勒索行为分为:1、恐吓手段。包括明示、暗示,语言、文字、手势、动作,直接告知或者第三者转达,利用自己曾经犯罪的经历、从事特定职业、担任某种职务等身份威胁。2、恐吓内容。以恶害相通告,以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即使对方清楚不交付财物就会招致恶
2022.04.12 2,383 -
-
敲诈勒索是指什么行为
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或暴力的手段索要被害人财务的违法行为。如果只是口头威胁,不涉及个人财务,可以报警处理,但不涉及敲诈勒索,也不构成敲诈勒索罪,除非涉及个人财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多
2022.04.16 862
-
敲诈勒索属于什么行为
敲诈勒索若是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属于刑事案件。如果情节和敲诈金额没有上升到犯罪的,则属于行政案件。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2-05-11 15,340 -
因要债而索要欠款或者索要其他权益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的行为?
1、单纯的帮他人追讨欠款,并未实施以另对方能够产生精神压力的方式威胁,不构成敲诈勒索。但是,如果对方拒绝履行债务或者就债务的合法性与债权人或者债权人的委托人发生争议,债权人或者其委托的人实施了为了索取
2022-03-14 15,340 -
为逃逸而持刀入室行凶是否构成犯罪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有可能构成范围过当,建议及时自首,争取从轻处罚。《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
2022-01-30 15,340 -
什么是敲诈勒索行为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
2022-08-21 15,340
-
01:13
敲诈勒索属于刑事案件吗敲诈勒索行为并不一定属于刑事案件,要看其实施的敲诈勒索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来判断该行为是否属于刑事案件。《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对敲诈勒索罪作出了具体规定。敲诈勒索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及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
2,613 2022.04.17 -
01:01
敲诈勒索判几年敲诈勒索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对被害人采取胁迫、恐吓、或者是要挟的方式,非法占用被害人他人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属于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它的犯罪对象主要是指他人财物。 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罪的处罚为: 行为人敲诈勒索
3,374 2022.04.17 -
01:18
敲诈勒索怎么办处理敲诈勒索的办法有: 发生敲诈勒索后,受害人需要证明对方使用某种手段或方法所要财物,让自己感到恐惧和害怕,如:保留的电话录音,含有敲诈勒索内容的图像以及语音信息、录像、邮件等;寻找知情人,搜集相关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4,823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