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能否提前还款,借款人提前还款利息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借款人能否提前还款在通常情况之下,债务人应当在债务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也就是说,债务人既不能迟延履行,也不能提前清偿。如果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拒绝受领。但是,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现实生活当中存在例外情况:如果债务人的提前清偿行为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不得拒绝。具体到借款合同而言,借款人提前向贷款人归还借款的,通常既不损害贷款人的利益,又有利于资金的及时回笼和流通。事实上,借款人提前还款的行为,往往是借款人放弃了自己的期限利益。因此,借款人提前还款只要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贷款人不得拒绝受领。二、借款人提前还款利息如何计算借款合同通常是有偿合同,因此借款合同中往往涉及利息条款。借款人按照还款期限归还本金的,应当同时按照约定向贷款人支付利息。那么,在借款人提前归还借款时,利息该如何计算呢《合同法》规定:“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关于此种情况下计算利息的利率标准,《合同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合同有约定的,按照合同的约定处理;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应当按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算。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借款人提前还贷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我们认为《合同法》的规定是有远见的,例如: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随着按揭贷款的推广和普及,由于这类借款合同的还款期限普遍比较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借款人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而要求提前还款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多。《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就为将来可能会不断出现这类纠纷提供了解决途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间借贷中借款人提前还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利息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来计算。债权人还可以拒绝借款人提前还款,但提前还款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民间借贷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利息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来计算,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外如果借款人提前还款的,贷款人也可以拒绝,但是提前还款不损害贷款人利益的除外。
-
借款提前还利息能否减少
借款提前还的,利息会减少。根据法律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如果借款人提前还款会损害出借人的权益的,出借人可以拒绝。
2022.08.11 246 -
借款人能提前偿还借款么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符合规定。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出借人不能拒收。在提前偿还借款时,借款利息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但如果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的,也可以按照其约定计算借款利息。
2021.04.28 148
-
借款人能不能提前还款,借款人提前还款如何计算利息?
一、借款人能不能提前还款在通常情况之下,债务人应当在债务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也就是说,债务人既不能迟延履行,也不能提前清偿。如果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拒绝受领。但是,这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现实生
2022-10-26 15,340 -
借款人提前还款如何计算利息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双方在订立借款合同时约定了提前还款的计息的,按照约定的计算即可,但是利息不得超过15.4%;如果没有约定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
2022-10-13 15,340 -
借款人提前还款的利息会如何计算
借款人在私人贷款中提前还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利息按实际贷款期限计算。债权人也可以拒绝借款人提前还款,但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2021-12-20 15,340 -
借款人提前还款利息怎么计算
借款人提前还钱的利息计算应视情况而定。 我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规定,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因此,对于借款人提前还钱的,当事人有约定的则按照约
2022-06-14 15,340
-
01:14
借款合同提前还款条款怎么约定
一般来说在借款合同中,如果债务尚未到期的话,出借人不能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这是借款人享有的权利。但是,如果借款人同意提前还款的话,就可以放弃这项权利。这时候,双方可以提前结束债权债务关系。要订立借款合同的提前还款条款,应当包含以下的内容:1
2,604 2022.04.15 -
01:28
借款合同还款视为本金还是利息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息。首先,根据交易习惯可知,先还利息、再还本金是一般的借款合同的交易习惯。合同法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合同当事人没有办法确定的事项,可以根据交易习惯来进行确认。因此,根据交易习惯,借款人还款一般视为先还利
6,055 2022.04.17 -
01:19
婚前借款离婚后要还吗
一般来说,一方在婚前欠下的债务,应当属于个人债务,与配偶一方不存在任何的关系。但是,如果一方在婚前欠下的债务,主要是为了婚后共同生活,用于家庭共同体生活需要的,这时候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就应当纳入共同债务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夫妻共同
1,61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