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育保险条例有什么保护政策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保险对象的特定性 生育保险条例的保险对象对象主要是女职工,因而待遇享受人群相对比较窄。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些地区允许在女职工生育后,给予配偶一定假期以照顾妻子,并发给假期工资;还有些地区为男职工的配偶提供经济补助。 二、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无论胎儿存活与否,产妇均可享受有关待遇,并包括流产、引产以及胎儿和产妇发生意外等情况,都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三、提供的医疗保健以预防保健为主,必要的短期医疗为辅 孕产期的医疗保健主要是对这些生理机能变化进行观察,提供保护,预防发生不测。分娩属于自然现象,正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 四、产假有固定要求 产假要根据生育期安排,分产前和产后。产前假期不能提前或推迟使用。 五、生育保险待遇有一定的福利色彩 生育期间的经济补偿高于养老、医疗等保险。生育保险提供的生育津贴,一般为生育女职工的原工资水平,也高于其他保险项目。另外,在我国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而是由参保单位按照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女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有为职工购买生育保险费,并且在女性职工生育时,为其缴费累计达12个月。 二、生育者必须符合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育保险必须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制约。我国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在生育保险待遇方面,对晚婚晚育以及生育一个孩子的女职工,规定了一些奖励办法。
-
生育保险报销政策
生育保险需连续买满12个月,宝宝出生的18个月之内报销,同时报销时需在保。生育保险属于典型的地方政策,各地规定各不一,有10个月,也有6个月甚至更低的。
2020.12.06 219 -
女性就业保护政策有哪些
妇女就业保护政策: 1、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2、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如何处理。 3、女职工怀孕时,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指定医疗机构检查分娩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由本单位承担,费用
2022.04.16 2,270 -
女性就业保护政策规定
女性就业保护政策: 一、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怎样处理。 三、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查检和分娩时,其查检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
2020.12.25 426
-
生育保险条例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生育保险条例规定的保险政策是实行两种制度并存: 第一种是由女职工所在单位负担生育女职工的产假工资和生育医疗费。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
2022-06-30 15,340 -
女性就业保护政策
女性就业保护政策: 一、女职工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怎样处理。 三、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查检和分娩时,其查检费
2022-05-22 15,340 -
生育保险新政策
目前,无论是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所执行的生育保险政策是相同的,其中包括: (1)享受生育津贴的条件; (2)缴费比例; (3)生育女职工享受产假的天数; (4)男职工享受生育补助金的条件及生育补助金
2022-02-15 15,340 -
女职工生育保险报销政策
生育保险基金以生育津贴的形式补偿单位。报销标准:1。生育保险报销包括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费用。不同地区的报销比例有不同的规定。一般来说,女性的生育保险可以报告75份%,男性生育保险可报50%,只能报一方
2021-12-30 15,340
-
01:16
养老保险继承政策是什么
在养老保险政策中,参保人必须缴满15年方可在退休后享用,且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基数越高,退休后能拿到的钱就越多。但由于每个人的寿命预期是不确定的,所以国家对养老保险做了调整,养老保险是可以被继承的。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保人员个人死亡的,
2,582 2022.04.17 -
01:36
社保里的生育保险怎么用
社保里的生育保险使用如下: 1、女职员怀孕、流产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之前,需要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携带好生育险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的生育保险窗口进行申报; 2、工作人员在受理且核准之后,则签发医疗证; 3、女职
5,653 2022.05.11 -
00:56
社保的生育险怎么报销
社保的生育险的报销如下:生育保险报销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按照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12个月,除以365天后,按不同情形分别计算生育津贴: 1、妊娠满7个月生产的乘以98日; 2、妊娠满4个月不满7个月生产或
5,7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