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交通事故是怎么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想知道法院判决交通事故是如何处理的你可以看看下面内容。 受害人有固定一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4、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法院的判决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如下:一般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事故中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有保险的话,保险公司应该在保险限额内现予以赔偿的。若无保险,则由肇事者承担赔偿责任。肇事者不执行还款,原告可向法院强制执行。
-
交通事故的责任,由法院判决
(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是法院判案的“依据”或“标准”,法院判案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 (2)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法院审理案件时,确定双方事故责任大小和比例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3)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责任
2020.04.08 429 -
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法院怎么判决
交警部门无法认定事故责任的,人民法院也无法认定当事人过错的,如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同时可根据双方车辆状况、受损害的程度,在10%范围内予以适当调整;如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机动车应承担60%-70%的责
2020.06.24 143 -
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法院怎么判决
当交警部门对事故的事实认定不清,双方的过错无法判明,也无法确定事故的责任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材料、笔录、鉴定意见等相关证据,查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物品、道路及环境情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按照法律、法规、民事诉
2020.04.19 104
-
交通事故怎么办法院判决
交通事故赔偿问题,是双方调解好还是法院判决好,这需要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的,不能简单地判断好坏。 如果通过双方调解处理的,对于受害者而言,可以较快地得到赔偿,时间较短,但也有可能会因此放弃部分的
2022-08-01 15,340 -
交通事故法院不判决怎么办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所需材料如下: (1)生效法律文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但原件也要带上,法院会审核。 (2)如果你能在申请执行时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准确线索,会使执行更快。 关于执行期限的相关规定如
2022-08-13 15,340 -
醉驾交通事故法院怎么判决
相关法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2-08-17 15,340 -
交通事故法院拖延判决不给判决怎么办?
1.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法院故意拖延的,可以向检察院反映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
2022-06-21 15,340
-
00:55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多久开始赔偿
交通事故法院判决后多久开始赔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只要看被执行人名下有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是否需要划拨存款、是否需要拍卖、变卖财产等。 如果被执行人名下没有财产可供执行,那么耗时会比较长。 如果当事人对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
1,996 2022.04.17 -
00:47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行为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应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除此之外,如果因为行为人的逃逸,导致被害人不能得到及时的救助而死亡的,则应被判处七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交通肇事罪是指,违
1,478 2022.04.17 -
00:49
酒驾出交通事故怎么判
对于因酒驾造成交通事故,应当如何判处刑罚应当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分析:首先,如果行为人因酒驾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严重损失的,则应当对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次,如果行为人在造成交通事故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或者有其他特
2,97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