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一方不支付孩子教育费,能起诉要求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交到孩子父亲居住地法院,缴纳立案费20元左右; 4、开庭审理; 5、开庭前准备好证据,离婚协议书或判决书; 6、如果您准备请律师,最好在一开始就去找律师咨询。 7、《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负担】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可以。协议离婚后能起诉子女索要抚养费,因为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无论父母是离婚还是再婚,子女仍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父母离婚,不影响子女赡养义务的履行。
可以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子女抚养费。 以下情况可以一次性给付: 一、出国、出境人员。 二、有能力一次性支付的个体工商户、专业承包户、私营企业业主等人员。 三、下落不明的一方以财产折抵的。 四、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
-
可不可以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
可以要求对方一次性支付子女抚养费。 以下情况可以一次性给付: 一、出国、出境人员。 二、有能力一次性支付的个体工商户、专业承包户、私营企业业主等人员。 三、下落不明的一方以财产折抵的。 四、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
2021.02.23 133 -
女方起诉离婚要求男方支付孩子抚养费能得到支持吗
女方起诉离婚的,如果抚养权最终判给女方,则女方要求男方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当然能够得到支持。 因为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应当负担孩子抚养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抚养权归女方很显然男方不直接抚养孩子,所以其当然应当支付抚养费。
2022.05.12 65 -
起诉要求支付孩子抚养费能一次性付清吗
可以向法院起诉一次性要回抚养费。但是要不要一次性付清抚养费的决定权在于支付一方,如果支付一方答应而且在有经济条件的可以一次性付清抚养费的,法院会给予支持。如果支付一方不予同意一次性付清的,抚养费还是会按照规定的定期给付。
2021.12.26 90
-
离婚后,一方不支付孩子教育费可以起诉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
2023-07-29 15,340 -
离婚后一方拒不支付孩子教育费起诉有用吗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
2023-07-29 15,340 -
离婚后,一方不支付孩子教育费在哪里起诉
1、我国法律规定,离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仍然有抚养的义务,如果有一方不履行义务,便意味着违反法律,向法院起诉,申请强制执行。 2、以孩子的名义写一份起诉状,内容是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要抚养费; 3、
2023-07-29 15,340 -
协议离婚后一方不支付孩子教育费可以起诉吗
一方不履行抚育义务,可以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对方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不执行判决,根据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
2023-07-26 15,340
-
01:13
离婚判决后对方不支付抚养费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离婚之后支付孩子抚养费是一方的义务,应该严格按照约定好的内容或者法院判决的内容,按时支付实际的抚养费,如果一方实在无经济能力或者下落不明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一般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的抚育费;如果一方拒绝支付
698 2021.04.25 -
01:33
离婚孩子归女方男方要付抚养费吗
离婚后孩子归女方抚养,男方要付抚养费吗 按照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关爱孩子和抚养孩子,这是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父母离婚的话,父母离婚与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是并不影响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不会因父母离婚而消除,它是斩不断的血缘关系
1,473 2021.04.25 -
00:48
离婚后要孩子的抚养费怎么起诉
离婚后要孩子的抚养费,起诉的规定如下: 1、如果是协议离婚,协议中约定抚养费的,那么可以根据协议起诉对方,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且抚养费一般需要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最高不
245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