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借款合同丢了能否找回借款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借贷人可前往开发商或房管局复印补办。借贷人未办银行按揭前丢失借款合同的需要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携带有关证明申请注销原借款合同并与开发商重新签订;公积金借款合同丢失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房产抵押登记部门或公积金中心查档补办。 2、法律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 因下列情形导致不动产权利转移的,当事人可以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转移登记: (一)买卖、互换、赠与不动产的; (二)以不动产作价出资(入股)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合并、分立等原因致使不动产权利发生转移的; (四)不动产分割、合并导致权利发生转移的; (五)继承、受遗赠导致权利发生转移的; (六)共有人增加或者减少以及共有不动产份额变化的; (七)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导致不动产权利发生转移的; (八)因主债权转移引起不动产抵押权转移的; (九)因需役地不动产权利转移引起地役权转移的;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动产权利转移情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银行个人借款合同丢了借贷人可前往开发商或房管局复印补办;借贷人未办银行按揭前丢失借款合同的需要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携带有关证明申请注销原借款合同并与开发商重新签订;公积金借款合同丢失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房产抵押登记部门或公积金中心查档补办。
银行贷款合同丢了是可以补办的。一般情况下,贷款合同丢了,可以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到经办行补办。如果办理的是公积金贷款,可以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到公积金中心查档补办。
-
银行借款合同丢了能补办吗
银行借款合同丢了能补办,合同丢失并不会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只要满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贷款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条件的,则合同有效。
2022.08.11 279 -
银行借款合同丢了怎么办
如果借贷人发现贷款合同丢了,是可以持本人有效的身份证件前往贷款银行,让银行重新给借贷人一个原合同的复印件,如果借贷人是办理的公积金贷款,那么借贷人可持本人身份证明到当地的公积金中心查档,或是到房产抵押部门查档,但会要求借贷人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2021.01.14 272 -
银行借款合同丢失怎么办
借款合同丢失的,可以去找当时的贷款银行,要一份借款合同复印件,要求银行盖章,并注明与原件相符;也可以去当时办理抵押公证的公证处,要一份借款合同复印件,并注明与原件相符。
2021.01.28 242
-
银行个人借款合同丢了怎样处理
借贷人可前往开发商或房管局复印补办。借贷人未办银行按揭前丢失借款合同的需要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携带有关证明申请注销原借款合同并与开发商重新签订;公积金借款合同丢失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房产抵押登记部门或公
2022-05-17 15,340 -
银行个人借款合同丢了如何处理
1、借贷人可前往开发商或房管局复印补办。 2、借贷人未办银行按揭前丢失借款合同的需要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携带有关证明申请注销原借款合同并与开发商重新签订;公积金借款合同丢失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房产抵押登
2022-05-22 15,340 -
银行个人借款合同丢了如何解决
借贷人可前往开发商或房管局复印补办。借贷人未办银行按揭前丢失借款合同的需要声明合同作废,三个月后携带有关证明申请注销原借款合同并与开发商重新签订;公积金借款合同丢失可以携带身份证到房产抵押登记部门或公
2022-06-01 15,340 -
银行借款合同丢了怎么办?
银行借款合同丢失,可以直接去银行复印一份合同,然后加盖银行的公章即可。根据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六百
2022-06-04 15,340
-
01:20
借款合同丢失了怎么办借款合同丢失了的处理办法如下: 1、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协商签订一份新的借款合同; 2、债务人不配合签订的,则债权人可以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借贷事实的存在。如下列证据: (1)借款时的录音、录像资料; (2)借款时在场第三人的证言; (3)通过手
733 2022.10.08 -
00:57
借款需要借款合同和借条吗在借款的时候为了保护出借方的合法权益,一定要和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或者是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规范的借条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借款人和出借人的身份信息材料,例如姓名,身份证号码;二,借款的用途,一定要是合法的用途;三,借款的本金金额
1,053 2022.04.15 -
00:51
借款借条算合同吗借款借条算是合同。借条反映的是当事人之间借款合同关系,借条本身是借款合同的凭证,每一个借条背后都是一个借款合同,因此,借款借条算合同。借条的基本内容包括:债权人姓名、借款金额(本外币)、利息计算、还款时间、违约罚金、纠纷处理方式,以及债务人
2,24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