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顶包是否构成逃逸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这里有争议,有人认为仅仅将其限定为逃离“事故现场”,而实践中大多数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与“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一并来考虑的,总之,要看具体情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后顶包构成逃逸。交通肇事后顶包在性质和目的上,都属于为逃避法律追究。行为人人未离开事故现场,也掩盖不了交通肇事后逃跑的本质。所以构成逃逸。
交通事故中的顶包行为,符合逃逸具有的隐瞒肇事者身份、逃避法律追究的本质特性,至于是否滞留现场,不影响其行为的认定。顶包后本人滞留现场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隐藏于现场,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具有高度的类似性和重合性,本质上应认定为“逃逸”。
-
交通肇事顶包后会构成逃逸吗
交通事故中的顶包行为,符合逃逸具有的隐瞒肇事者身份、逃避法律追究的本质特性,至于是否滞留现场,不影响其行为的认定。顶包后本人滞留现场实际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隐藏于现场,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具有高度的类似性和重合性,本质上应认定为逃逸
2020.12.24 128 -
交通肇事逃逸顶包算逃逸吗?
交通肇事后找人顶包的行为是认定为逃逸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而不仅限于“逃离现场”的行为。“顶包”的目的在于减轻自己的法律责任,并在事故出现后存在逃避法律追究。
2020.11.02 193 -
交通肇事逃逸顶包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顶包在肇事人构成犯罪的情况下,顶包人涉嫌构成包庇罪,会被人民法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8.01 145
-
肇事逃逸顶包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找人顶包也属于逃逸。因为找人顶包在主观上具有逃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混淆视听、试图隐瞒肇事者真实身份的顶包行为,即便人未离开事故现场,也掩盖不了交通肇事后逃跑的本质。 《刑法》第一百三
2022-06-04 15,340 -
交通肇事后顶包是否构成逃逸
1、找人顶包也属于逃逸。因为找人顶包在主观上具有逃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混淆视听、试图隐瞒肇事者真实身份的顶包行为,即便人未离开事故现场,也掩盖不了交通肇事后逃跑的本质。 2、《刑法》
2022-05-13 15,340 -
经过顶包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构成
找人顶包也属于逃逸。因为找人顶包在主观上具有逃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混淆视听、试图隐瞒肇事者真实身份的顶包行为,即便人未离开事故现场,也掩盖不了交通肇事后逃跑的本质。 《刑法》第一百三
2022-07-04 15,340 -
交通肇事顶包后会构成逃逸吗
交通肇事顶包后会构成逃逸。肇事顶包行为符合逃逸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逃逸。肇事逃逸是指肇事者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客观上实施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
2022-06-07 15,340
-
01:28
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有: 1、行为人由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依法应当判处七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有死亡2人以上或5人重伤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
1,391 2022.04.17 -
00:53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吗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1、如果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构成犯罪; 2、交通事故逃逸后,未造成人员重伤,也未造成30万元以上的财产损失就不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1,196 2022.11.21 -
01:25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机动车辆驾驶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的规定,如酒后、吸食、无驾驶资格、驾驶安全驾驶机动车辆和驾驶校车或客运车超载,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处罚方式是判
3,38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