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例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 普通诉讼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以下是如何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有两种: 1、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此类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2、特殊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法律明确规定。例如,租赁合同中延期或拒绝支付租金的争议和保管合同中存储物丢失或损坏的争议的
2022.04.14 351 -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一般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几类特殊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诉讼时效为一年。
2021.01.31 149 -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
2021.01.17 135
-
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如何认定的?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下:向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上述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其他法律有特殊情况的,应当按照特殊规定处理。
2021-12-26 15,340 -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我国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按照《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该类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第二种是特殊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这类诉讼时效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如,
2022-09-03 15,340 -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我国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按照《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该类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第二种是特殊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这类诉讼时效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如,
2022-08-25 15,340 -
因产品质量引发的纠纷诉讼时效如何确定
(1)诉讼时效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时起计算。 (2)赔偿请求权时效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自造成损害的缺陷产品
2022-11-07 15,340
-
01:05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时效规定
合同的诉讼时效就是指的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自己的权利,那么就丧失了请求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也就是说合同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不起诉的,那么便失去了胜诉权。一般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并不是
911 2022.04.17 -
00:55
合同纠纷起诉地点如何确定
合同纠纷的起诉地点,应当根据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进行确定。当事人因合同纠纷去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合同履行地应当根据合同的内容进行确定,双方当事人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
1,396 2022.04.17 -
01:08
什么是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指的是如果发生合同纠纷,在法定的时间内可以向法院起诉,寻求救济,解决纠纷;如果超过了法定的时间,虽然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对方当事人享有了抗辩权,可以用超过诉讼时效为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赔偿损失,这时受害方的权利就
8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