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将房屋进行抵押登记后,登记机关是否会进行公示?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当事人欲将其拥有所有权或按法定程序所取得的用于开发、建设的建筑物实施抵押担保,必须按照相关程序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当抵押登记成功完成后,该抵押权益即告生效。 对于尚未竣工交付的房地产,我们通常称之为“期房”。投资开发商有可能以预售的方式,将处在施工阶段的项目土地进行抵押借贷。此时,相关事务部门将会在开发商持有的《土地使用证》上予以明确标注。 对于已竣工并被投资开发商投入市场销售的房地产,我们又称其为“现房”。此时开发商再度进行借贷时,相关事务部门则会在其已经取得的房产证上附加一项他项权利记载。 如果希望自行了解所购买房产的抵押状况,购买过程中务必格外关注并督促开发商出具相关证书的正本。这样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所购住房是否存在抵押给银行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所需查看的开发商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土地证及房产证两类,重点观察证书的附注栏目内是否有他项权利记载信息,如无记录表明该房屋未曾设定抵押给任何金融机构。 根据《民法典》规定,开发商若将土地或房屋进行抵押,均须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做抵押登记。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2)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3)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房屋查封登记、注销登记和因登记机关错误造成的更正登记,不收取房屋登记费。房屋权利人因丢失、损坏等原因申请补领证书,只收取房屋权属证书费。农民利用宅基地建设的住房登记,不收取房屋登记费,只收取房屋权属证书工本费。经济适用住房登记,以及因房屋坐落的街道或门牌号码变更、权利人名称变更而申请的房屋变更登记,按第二条规定的收费标准减半收取。
-
-
公正抵押登记的登记机关是那个
动产浮动抵押的登记机关:以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抵押的,为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浮动抵押的基本特征: (一)抵押标的物为实现抵押权时抵押人的全部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 (二)抵押标的物“不特定”。设定浮动抵押,不必就各
2021.01.08 312 -
要如何进行按揭抵押登记
进行按揭抵押登记的程序有:一、收件:个人购房贷款抵押按揭须提交证件表。二、办理:由交易科收件后进行初审。三、审批:到分管所长处审批。四、建按揭贷款档案。
2021.03.19 87
-
开发商是否有权将车位、车库、库房、进行合同登记进行登记进行办理
车位、车库是为服务于整个小区业主居住的便利而建造的,其本质是小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故其利用应当服从于业主购买专有部分的需要;同时,车位、车库问题亦属于业主成员权范畴内容,其使用和转让应当服从于整个小区
2022-03-14 15,340 -
进行房屋登记,登记机构会做什么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2)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3)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023-01-22 15,340 -
房屋登记上的登记机构如何进行?
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1)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2)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3)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023-06-05 15,340 -
预售房屋可以进行抵押登记吗
欲售房地产抵押登记可分为欲售房屋抵押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购房权利抵押登记(俗称按揭期房抵押)、抵押延期登记、抵押变更登记、抵押注销登记。预售登记指或第三人(抵押人)为担保债务清偿,就自有房屋或核定
2022-09-03 15,340
-
01:06
抵押登记的效力动产抵押登记的效力是一种对抗效力。因为动产的抵押权设立是以交付而生效要件的,未办理抵押登记并不影响抵押权的成立,但是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规定,动产抵押登记流程,具体如下:1、抵押窗口办理人员一次性告知所需要的资料,准备
1,953 2022.04.17 -
00:27
房屋抵押合同需要登记才生效是吗房屋抵押合同需要登记才可以生效。具体来说,对当事人之间没有特殊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合同成立就意味着合同生效,但对当事人之间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有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则只能是进行登记,合同才会依法发生法律效力。换句
1,443 2022.04.17 -
01:13
在建工程抵押权登记后能否出售在建工程抵押登记后仍然可以出售。根据《2015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25条的规定可知,该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并不是影响已抵押在建工程转让合同的效力的强制性规定,该转让合同仍是有效的。另外,《2015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
1,972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