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离婚的程序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经过协商就孩子的抚养、财产的分割、债权债务的处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离婚协议后,双方各自带上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共同到任何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并领取离婚证;另一种是协商不成或者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协商,坚持离婚的一方可持诉状、结婚证、本人身份证、未成年孩子的户口或者出生医学证明以及其他诸如可以证明夫妻感情破裂、证明属于夫妻共有财产的房产证、车辆登记证书等证据起诉到对方居住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并分割夫妻共有财产。法院将对夫妻双方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以及有无和好可能等方面进行法庭调查,予以综合分析,以认定夫妻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并根据查明的相关事实依法进行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从保护儿童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希望双方能够协商确定抚养儿童的问题。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共识,法院将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然后进行判决。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人不一定会受到评判。如果能证明两个孩子更好地跟随母亲或父亲,法院将判决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一方抚养孩子。
双方可以就抚养权归属进行协议,如果双方就抚养权达不成协议的,法院会依法判决。法院在判决抚养权案件时,主要考虑由哪一方抚养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
爸爸妈妈离婚婴儿怎么判
爸爸妈妈离婚婴儿以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进行判决。对于孩子抚养权,双方可以先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双方可以到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综合判定。一般两周岁以下的孩子由女方抚养,两周岁以上的孩子以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为原则进行
2022.04.13 498 -
妈妈和爸爸要离婚怎么办
爸爸和妈妈要离婚的处理办法如下:1、爸爸和妈妈要离婚,若是因为普通矛盾要离婚,作为子女可以居中调节;2、爸爸和妈妈要离婚,如果确实是因为感情破裂要离婚,作为子女不能强迫父母继续一起生活,应该支持父母的决定,并且自己确定好要跟谁哪一方生活。子
2021.12.11 2,339 -
妈妈要跟爸爸离婚该怎么劝妈妈
可以到当地的居委会或者是村委会调解,能协商是最好的。现在您要想想,他们的感情已经破灭了还是有感情就是一时气话要离婚,如果感情早就名存实亡,那在一起这是痛苦,如果不是,就需要一个台阶下,您就两边多做做工作,早日让他俩和好。
2021.02.17 1,097
-
离婚监护人是爸爸还是妈妈
一、无须另行指定,由抚养孩子一方作为监护人。 二、离婚案件分为两种形式: (1)、若双方能够对全部事项协商一致,可以协议离婚。但《离婚协议》应当起草严谨、完整,达到最大化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一次性
2022-03-19 15,340 -
那妈妈和爸爸离婚需要什么手续
离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经过协商就孩子的抚养、财产的分割、债权债务的处理等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书面离婚协议后,双方各自带上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本人的结婚证,共同到任何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
2022-04-05 15,340 -
妈妈和爸爸要离婚怎么办
爸爸和妈妈要离婚的处理办法如下:1、爸爸和妈妈要离婚,若是因为普通矛盾要离婚,作为子女可以居中调节;2、爸爸和妈妈要离婚,如果确实是因为感情破裂要离婚,作为子女不能强迫父母继续一起生活,应该支持父母的
2021-12-18 15,340 -
离婚孩子判给爸爸妈妈跑是不是离婚?
子女抚养权怎么判?1、子女不足两周岁离婚时子女不足两周岁的,考虑到子女较小,更加需要母亲的照顾,有的可能尚处于哺乳期,所以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有特殊原因,实际上不能或不愿子女的
2022-09-06 15,340
-
00:53
爸妈离婚孩子成年怎么判
男女双方在离婚的时候除了对财产进行分割,还需要处理子女的抚养问题。但是如果子女已经成年,也就是年满18周岁的,那么就不再涉及子女的抚养问题了。因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但是子女已经成年,那么就不再需要父母的抚养了。只有子
1,418 2022.04.17 -
01:11
爸妈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判
爸妈离婚孩子抚养权标准为: 1、两周岁以下的,一般由母亲抚养; 2、两周岁以上的,由双方协议决定,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 3、八周岁以上的,判决时应当听取子女的真实意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
1,114 2022.11.21 -
02:20
起诉离婚程序是什么
起诉离婚程序为: 1、原告向法院提交起诉书及相关离婚的证据,法院在收到原告提交的材料后,进行审查;对于符合立案要求的,会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 2、答辩阶段。法院自立案当天起5日内需将原告起诉书副本送达给被告,并通知被告作出书面答辩;如果被告
14,90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