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刑,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本条第一项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金。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劫、破坏文件、证明书、印鉴数量多的多次盗窃、抢劫或破坏的盗窃、抢劫或破坏后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国家机的声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会这样量刑:行为人毁灭国家机关的证件的,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是: 1、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
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怎么判刑?
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公文、证件、印章数量较多的;多次盗窃、抢夺或者毁灭的;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后进行
2020.02.08 118 -
如何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
具备下列要件即可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 1、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即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3、客体要件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4、客观要件即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
2020.06.23 82 -
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怎么处罚?
行为人构成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0.01.24 108
-
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所谓盗窃,即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采取自认为不被公文,证件,印章的保管者,使
2021-10-10 15,340 -
刑法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构成要件
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 1、所谓盗窃,即秘密窃取,
2022-07-23 15,340 -
构成毁灭国家机关印章罪怎么判刑
毁灭国家机关公文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
2022-05-12 15,340 -
我国刑法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
毁灭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抢夺或者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或印章的行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规定,
2022-06-02 15,340
-
00:54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构的区别国家机关和国家机构的区别如下:两者的定义、职能不同。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力的机关。包括国家元首、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
46,916 2022.05.11 -
00:52
毁灭证据罪判多久毁灭证据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中关于毁灭证据的罪名有两个,一个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罪,另一个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
1,569 2022.04.17 -
01:09
毁灭证据罪判多少年今天我们讲讲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在一些经济案件中,有些当事人为了取得案件的胜利,会找朋友帮助毁灭或者伪造证据,而有些人基于朋友情谊,或者被利益诱惑,会真的帮助当事人去毁灭或者伪造证据。殊不知,他的行为有可能触犯刑法的规定,给他带来牢狱之灾
1,19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