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从企业借款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企业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 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企业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企业的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的借贷关系,其原因是以履行自己的职务为前提的,这种借贷关系和一般的借贷关系不相同。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前款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公司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公司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
签订借款合同。如果是非关联企业之间,只要借款的利息没有超过银行同期利息,就可以在税前扣除;如果是关联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利息需要符合规定,同时也要考虑债资比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借款合同,约定了利息的支付时间,利息相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就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即可。如果开票时间早,那就需要按照开票时间进行了。基于这个原因,我们的开票时间还是需要和支付时间相一致,以免给我们带来提前垫付税款的后果。
-
职工从公司借款如何处理
职工从公司借款的,需要根据公司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将公司资金借给他人。
2020.05.17 173 -
企业如何处理违纪员工
一、对违纪员工处罚设定及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处罚权是规章制度中最为敏感和重要的部分,用人单位处罚权的设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1、合目的性。 2、适当性。 3、范围性。 4、限定性。 5、明确性。 二、对违纪员工处罚时应注意的问题:一要处理人性化
2020.09.13 196 -
企业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如何处理
涉嫌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
2020.12.25 390
-
员工从企业借款如何处理
企业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企业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 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企业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企业的员工
2022-05-22 15,340 -
职工从企业借款如何处理
公司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公司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 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公司的职工
2022-05-28 15,340 -
如何处理员工向企业借款?
企业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企业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 企业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企业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企业资金借贷给他人。企业的员工
2022-11-29 15,340 -
员工从公司借款如何处理
公司出借工资给个人,需要根据公司章程举行股东大会,股东均同意的才可以将资金出借给个人。 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能在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及未经股东们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的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公司的员工
2022-05-22 15,340
-
01:18
企业裁员如何赔偿员工公司要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1,063 2022.06.22 -
01:01
企业辞退员工如何赔偿企业辞退员工的情形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企业辞退员工属于非过失性辞退,用人单位应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是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则向劳动者支
6,118 2022.04.17 -
00:55
企业裁员如何赔偿被企业裁员的赔偿标准如下,职工被公司辞退,符合经济补偿条件的,按照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给予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以下的,给予劳动者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直
584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