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债不还怎么走法律途径解决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债务人欠债不还,能够协商可尽量协商,无法协商在诉讼时效内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首先确保债权没有过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约定的还款之日起计算。 准备好起诉状,欠条、催款通知等相关证据,向债务人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立案后,交纳诉讼费用,等待开庭。有条件的还可以调查对方的财产状况,查到有价值的财产,可以申请诉前保全。 2、申请支付令也是收回欠款的有效途径之一。债权人申请支付令,必须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附有债权文书。 债权人提出申请后,法院应当在五日内通知其是否受理。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债权人提供的事实、证据,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 申请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申请,该裁定不得上诉。申请支付令不必经过法院的审理程序,所以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债不还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法律方式解决,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查封对方的账户、房屋、汽车等财产,防止对方转移财产。下一步是立案,上法庭,做出判决。
如果债权人去法院起诉债务人,法院判决债务人如期给付欠款,债务人没有履行生效判决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确实没有能力给付,可以对债务人进行司法拘留,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如果有能力履行而不履行,涉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欠债不还怎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欠债不还的可以通过诉讼的法律方式解决: 1、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是查封对方的账户、房屋、汽车等财产,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2、立案,上法庭,做出判决。判决下来的,应当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法院执行,以便法院直接清查对方财产执行。 一、欠钱的
2022.08.03 2,399 -
欠债不还怎么要走法律途径
欠钱不还是民事纠纷,那么就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解决。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债务属实;去法院起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法院起诉、立案、庭审、判决;胜诉后,如果对方在判决生效两年内没有还钱,可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
2020.01.07 211 -
欠债不还有什么法律解决途径
欠债不还可以通过仲裁、调解、或者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诉讼,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01.04 88
-
欠债不还怎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1、收集相关证据以证明债务属实; 2、去法院起诉,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3、法院起诉、立案、庭审、判决; 4、胜诉后,如果对方在判决生效两年内没有还钱,可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
2023-01-25 15,340 -
欠债不还有什么途径解决
解决欠债不还的具体途径有债权人准备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证据材料向人民法院起诉;向人民法院申请还款的支付令;由当事人自行和解解决;或者由第三方组织或者个人来调解解决。
2022-11-23 15,340 -
欠债不还有什么途径解决
1、和解。 协商和解的方式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协商得出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最好可以签订还款协议等协议书,根据双方约定的方式来履行债务。也可以是在第三人的调和和见证下签订
2023-03-29 15,340 -
欠钱不还怎么走法律途径
欠钱不还操作流程。 1.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将对方的账户、房子、车等财产查封上,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2.起诉。接下来就是立案、庭审、判决了。 3.执行如果判决下来了,那么应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向
2022-10-14 15,340
-
01:08
法律救济途径
法律救济途径,具体如下: 1、行政复议。一般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4,181 2022.04.17 -
00:57
怎么解决欠钱不还的人
对于欠钱不还的人,有以下方式实现债权: 1、当事人可自行协商或者通过非公调解; 2、也可申请人民调解,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3、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做了强制执行公证,那么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
500 2022.05.13 -
00:56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
不服再审判决的救济途径如下: 1、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申请再审:当
4,04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