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职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职工生前的工资标准以一定的比例每月发放给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总抚恤金之和不超过工资。同时还有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职工生前的工资标准以一定的比例每月发放给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总抚恤金之和不超过工资。同时还有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职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职工生前的工资标准以一定的比例每月发放给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总抚恤金之和不超过工资。同时还会发放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
四川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和计发办法,按照民政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发放办法的通知》(民发[2007]64号)的规定执行。 (二)、按照劳动和社会保
2020.05.26 1,197 -
什么是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丧葬补助金,是指由失业保险基金为领取失业救济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亲属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补助费用。 抚恤金,是指由失业保险基金为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所供养直系亲属支付的补助费。
2020.02.20 321 -
什么是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呢
丧葬补助金,是指由失业保险基金为领取失业救济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亲属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补助费用。 抚恤金,是指由失业保险基金为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所供养直系亲属支付的补助费。
2020.05.15 256
-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交通事故补偿和抚恤的函》指出,职工因交通事故残废...除事故单位根据事故单位的责任发放一定的补偿费外,原单位仍应按照劳动保护条例发放抚恤费。民政部《关于军人、机关
2021-10-28 15,340 -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标准是多少
职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职工生前的工资标准以一定的比例每月发放给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总抚恤金之和不超过工资。同时还会发放一次性死亡补助金。
2021-08-10 15,340 -
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大约标准是多少
员工死亡后,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公司向员工亲属支付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那么丧葬补助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是什么呢?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养老金本人20个月的基本工资;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养老金本人10个月的
2021-11-15 15,340 -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发放标准
职工死亡后,为体现人文关怀,公司都会发放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给职工的亲属。那么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是怎么样呢?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
2022-03-12 15,340
-
01:36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
8,587 2022.04.17 -
01:22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应当根据退休人员领取的地点进行确定。 法律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至于遗属可以领取多少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应当由各省的人民政府按照当
9,363 2022.06.22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1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