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老赖后有哪些后果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老赖将在生活、出行、工作等方方面面受到限制,甚至还会影响到家人。 1、老赖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 2、可以查封、冻结老赖支付宝账户。 3、可以一键网上冻结、划扣老赖财产。 4、老赖名单同步芝麻信用,网购受限。 5、老赖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6、禁止高消费,不得实施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宾馆,旅行度假,购置汽车等9类高消费行为。 7、水陆空阻止老赖出行。 8、老赖的子女不允许上重点私立学校。 9、限制老赖、炒股、买房、出境。 10、老赖的养老金可直接划扣。 11、老赖最高可判7年。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老赖将在生活、出行、工作等方方面面受到限制,甚至还会影响到家人。 1、老赖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 2、可以查封、冻结老赖支付宝账户。 3、可以一键网上冻结、划扣老赖财产。 4、老赖名单同步芝麻信用,网购受限。 5、老赖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6、禁止高消费,不得实施乘坐飞机、高铁,入住星级宾馆,旅行度假,购置汽车等9类高消费行为。 7、水陆空阻止老赖出行。 8、老赖的子女不允许上重点私立学校。 9、限制老赖、炒股、买房、出境。 10、老赖的养老金可直接划扣。 11、老赖最高可判7年。
生效后的法律判决书,拒不履行的,想做老赖的,将承担的的法律后果有: (1)老赖行为被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将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主要新闻网站向社会公布。 (2)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会被限制。 (3)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
拖欠抚养费成为老赖的后果
会被法院强制执行支付抚养费。夫妻一方负担抚养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离婚时,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双方可以对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数额、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作出约定,达成协议,写入离婚协议中,办理了离
2021.01.26 391 -
老赖的后果
对于被执行人来讲,一旦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在出行、高消费、贷款、置产、投资、出入境等很多方面受到限制。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后,当事人需履行法律义务,并到法院办理结案事项,才能取消失信惩戒。
2020.02.04 504 -
-
老赖贷款了哪些后果?
民间借贷碰到老赖,可以起诉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偿还债务的话,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依法划拨对方的财产以偿还债务,同时对方还需要承担加倍的债务利息。法律依据,《刑
2022-12-08 15,340 -
哪些人会成为老赖?
1、“老赖”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规定,一般是指长时间欠债不还的人员。2、如果所指的是失信被执行人的话,则只要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
2022-04-28 15,340 -
老赖不还钱的后果具体有哪些
老赖不还钱的后果: 1、住房法院可拍卖; 2、查封、冻结账户; 3、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4、禁止高消费; 5、限制买房、出境; 6、养老金可直接划扣。
2022-10-15 15,340 -
2022年老赖不还钱的后果具体有哪些
老赖不还钱的后果: 1、住房法院可拍卖; 2、查封、冻结账户; 3、不得担任老板、董事、监事、高管; 4、禁止高消费; 5、限制买房、出境; 6、养老金可直接划扣。
2022-12-05 15,340
-
01:08
无法达成补偿协议会有哪些后果我国法律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时间内,没有对补偿协议达成一致意见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根据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需要注意把补偿
774 2022.04.17 -
01:09
老赖死后债务怎么办老赖死后,当事人可以向老赖的继承人主张清偿债务。换句话说,如果老赖剩有财产的话,当事人就可能会获得债务的清偿。具体来说,这主要依据了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根据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在分割遗产的过程中,应当
2,831 2022.04.17 -
01:16
车祸不结案有哪些后果车祸不结案会造成车辆无法审验和驾驶上路等。 发生交通事故后,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或者对方不履行调解书内容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至法院后,在经起诉后法院出具判决书或者调解书,该法律文书生效后,仍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后强制执行。 对方仍
1,85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