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判断标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起诉标准的规定(2)》第25条:伪造、变造、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和认可文件的,应立案起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五条 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应予立案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条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伪造、变造、转让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我国对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既遂的,一般情形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到二十万元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五到五十万元罚金。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定刑标准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伪造、变造多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多次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的。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立案标准?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立案标准: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就应当予以立案。
2020.08.25 137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处罚标准?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处罚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是指伪造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的行为。
2020.01.01 172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立案标准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立案标准:如果行为人实施了伪造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许可证的行为的,公安机关就应当予以立案。
2020.05.20 120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判刑
伪造金融机构营业执照罪既遂的判决标准如下: 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单位犯罪的,
2021-11-22 15,340 -
伪造、变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构成条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根据《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金融机构的设立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并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
2022-01-20 15,340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量刑标准
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既遂的量刑处罚为: 1、行为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
2022-06-28 15,340 -
伪造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罪的立案标准
(1)多次伪造、变造、转让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2)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数量较大的; (3)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又出售、出租的; (4)利用伪造、变造、转让的经营许可证
2022-05-19 15,340
-
01:25
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区别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区别如下: 1、生产许可证是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生产区域而言申请的,并且是针对生产性质的组织颁发的证书;经营许可证是针对销售流通环节、销售区域而言申请的,凡是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
16,680 2022.05.11 -
01:08
伪造证据罪立案标准伪造证据罪,在我国现行的《刑法》中的统一属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伪造证据罪的立案标准为:行为人帮助当事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即可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如果行为帮助当事人毁灭或者伪造证据,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
5,902 2022.04.17 -
01:43
非法经营金融业务构成什么罪名?非法经营金融业务,可能涉嫌触犯非法经营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市场秩序,以及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和海关关税管理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表现形式:没有经过许可,经营国家不准
2,67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