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指的是: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即可构成本罪,不需要特殊身份;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种子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生产伪劣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 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四)客观要件:违反生产管理法规,生产及销售伪劣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行为。
生产伪劣种子罪具体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主观上是出于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是生产了不符合国家质检要求的伪劣种子。
-
构成生产伪劣种子罪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生产伪劣种子罪的要件有,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生产伪劣种子,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2020.05.21 91 -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构成生产伪劣种子罪的要件有: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四)客观要件:违反生产管理法规,生产及销售伪劣种子等农用生产
2020.12.02 122 -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包括: 1、生产伪劣种子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3、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4、客观方面由违反生产管理法规,生产伪劣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
2020.01.02 109
-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等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国家为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法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2021-10-09 15,340 -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生产伪劣种子罪需要的犯罪构成有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任何自然人或者单位,主观方面是故意。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农、林、牧、渔等生产
2023-02-04 15,340 -
生产伪劣种子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生产伪劣种子罪具体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主观上是出于故意; 3、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是生产了不符合国家质检要求的伪劣种子。《刑法》第一
2022-07-11 15,340 -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生产伪劣种子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 (一)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主体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四)客观要件:违
2023-01-29 15,340
-
01:18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以下三点: 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 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
7,039 2022.10.12 -
01:06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
伪证罪,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记录人、翻译人或者鉴定人针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记录、翻译或者鉴定的,企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在起诉、刑事侦查及审判过程中,对与案件有重
2,900 2022.04.17 -
00:49
非法集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按照四要件构成理论,非法集资的构成要件有: 1、主观上出于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这类犯罪; 2、主体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3、客体上侵犯违反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4、客观上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司法解释,违反
1,96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