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企业商标侵权如何索赔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企业商标侵权之后,被侵权人会根据实际的损失来确定赔偿的比例问题通过诉讼方式,向侵权人索赔,这也是商标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或者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的1倍到3倍的范围内确定赔偿数额。无法查清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酌情决定的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
被侵犯商标权了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解决: 1.协商解决。 2.调解解决。调解不是解决著作权纠纷的必经程序,当事人愿意调解、达不成调解协议或调解后反悔的,都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3.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4.诉讼解决。可以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自己损失。
-
企业如何对商标权进行保护
企业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的方式: 1、及时办理商标注册手续,且应当包括相似商标; 2、突出使用注册商标,避免三年内不使用; 3、定期对内开展商标权相关法律规定的培训工作,加强内部的侵权敏感意识; 4、企业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的其他方
2020.07.09 141 -
商标侵权怎样索赔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根据权利人因侵权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根据侵权人取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应当参照商标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前款规定的数额
2022.04.13 578 -
侵权商标如何赔偿
1.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2.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3.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2020.12.29 141
-
商标侵权如何索赔
按“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数额。即在注册商标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侵
2022-07-18 15,340 -
侵犯商标权如何索赔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了商标法有关商标使用的规定,侵害了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
2021-10-15 15,340 -
面对商标侵权,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呢?
商标权人若发现侵权举措,可以向工商局提出申请,查处相关的侵权产品。 民事诉讼是商标权利人在承受商标侵权后,最终的维权办法,民事诉讼的首要倾向是防止侵权,并旨在解决权力人因侵权所承受的经济丢失及维权
2021-08-03 15,340 -
企业如何防止商标侵权?
(1)加强商标保护意识,商标要进行保密,同时一旦确立应尽早进行注册登记;(2)在申请商标时,就采用一个主商标和若干防御商标的模式进行申请,同时应当在类似领域内也进行防御商标的申请。防止他人使用相似商标
2022-07-17 15,340
-
01:14
在境外侵权如何索赔
根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但当事人有共同经常居所的,适用共同经常居所地法律。侵权行为发生后,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当事人双方国籍相同或
1,256 2022.04.15 -
01:02
商标侵权最低赔偿
商标侵权最低赔偿如下: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
1,309 2022.04.17 -
01:56
发生工伤后如何索赔
发生工伤事故后索赔的流程是以下三点: 1、先到医院就医,在就医的同时,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相关赔偿事宜; 3、协商不成后,应及时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到仲裁委员会申
14,743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