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枪支行为法院立案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根据刑法第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定罪处罚:(一)盗窃、以火药为动力的发射枪支不是军用枪支,而是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的2支以上(2)盗窃、抢夺军用子弹的10发以上、气枪铅弹的500发以上或其他非军用子弹的100发以上(3)盗窃、抢夺爆炸装置的(4)盗窃、抢夺药物、发射药物、黑火药的1000克以上或30克以上的烟雾,其他非军用子弹的1000发具有以下情况之一,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况严重:(一)盗窃、枪支抢夺、弹药、爆炸物数量达到本条第一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的5倍以上(二)盗窃、军用枪支抢夺(三)盗窃、手榴弹抢夺(四)盗窃、爆炸装置抢夺、危害严重(五)达到本条第一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恶劣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夺枪支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行为人抢夺1支以上以火药为动力的发射枪弹非军用枪支,或2支以上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的; 2、未达到上述相应的数量标准,但造成了严重后果或存在其他情节恶劣情形的。
中国对抢夺枪支罪的判刑标准为:对行为人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指的是公然夺取国家机关、军警人员和民兵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危险物质。
-
抢夺枪支既遂法院判刑标准是什么?
抢夺枪支罪既遂的法院量刑规定是:一般犯罪情节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是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020.01.23 89 -
非法出借枪支罪抢夺枪支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达到以下标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才能立案: (一)枪支被他人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二)造成人员轻伤以上伤亡事故的; (三)造成枪支丢失、被盗、被抢的; (四)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2020.02.11 140 -
抢夺枪支案法院如何判?
抢夺枪支罪法院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指的是公然夺取国家机关、军警人员和民兵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为枪支、弹药、爆炸物和危险物质。
2020.05.31 115
-
抢夺枪支罪立案标准
抢夺枪支罪的认定具体如下: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与违反治安管理的一般偷窃少量弹药、爆炸物行为是有原则区别的,偷窃少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
2022-09-03 15,340 -
刑法抢夺枪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抢夺枪支罪既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盗窃、抢夺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
2022-06-04 15,340 -
抢夺枪支罪立案标准一般是什么
1、行为人抢夺1支以上以火药为动力的发射枪弹非军用枪支,或2支以上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的; 2、未达到上述相应的数量标准,但造成了严重后果或存在其他情节恶劣情形的。
2022-06-24 15,340 -
抢夺枪支是行为犯吗
不是行为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行为人抢夺的枪支需符合一定的标准,而且达到解释规定的数量才构成盗窃、抢夺枪支、
2022-05-28 15,340
-
01:22
抢夺罪立案标准
抢夺罪,指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受害人不备,公开掠取金额较大的他人财物的行为,抢夺罪属于数额犯,行为人掠取或抢夺他人财物的必须达到“金额较大”的标准,才可以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行为人抢夺他人的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应予
2,244 2022.04.17 -
01:10
非法持有枪支罪立案标准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指的是行为人违反枪支的管理规定,非法私藏或者挪用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凡是违反枪支管理的相关规定,非法私藏或者枪支,涉嫌以下情况之一的,应予以立案并追诉行为人刑事责任: 1、非法持有军用枪支
3,114 2022.04.15 -
01:31
抢夺罪最新立案标准
抢夺罪最新立案标准:行为人抢夺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应予以立案。抢夺他人财物价值达1000元至3000元以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刑法》中规定的“金额较大”。在实践过程中,各省、地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可根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实际
99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