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定义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黑社会组织如果从事犯罪活动,办案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流程秉公办理。但实践中会有一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此类案件时,由于利益的驱使而有包庇该组织犯罪的行为,如给黑社会组织通风报信等等,因此会构成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包庇”的行为主要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放纵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也就是指,明知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而放纵、宽容,对之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不予制止,不加查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第五条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的“包庇”,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使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成员逃避查禁,而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指使他人作伪证,帮助逃匿,或者阻挠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等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的“纵容”,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放纵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企业、事业单位、各民主党派的工作人员以及虽在国家机关工作但没有从事公务的人员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不构成本罪。所谓国家机关,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或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犯罪活动的行为。所谓包庇,是指人为保护黑社会组织而积极实施的行为。纵容是指人有放弃、背离职责,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进行纵容和容忍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违法活动。
-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含义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含义如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犯此罪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0.04.13 194 -
啥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意思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保护黑社会组织而积极行动或者是放弃、背离职责,纵容和容忍黑社会性质组织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0.12.07 95 -
什么是包庇和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次要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特殊
2020.03.18 173
-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释义是什么
黑社会组织如果从事犯罪活动,办案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流程秉公办理。但实践中会有一些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此类案件时,由于利益的驱使而有包庇该组织犯罪的行为,如给黑社会组织通风报信等等,因此会构成包庇黑社会
2022-11-27 15,340 -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2-10-03 15,340 -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包庇、纵容黑社会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组织开展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2021-11-30 15,340 -
什么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2022-08-18 15,340
-
00:48
组织卖淫罪怎么定罪
组织卖淫罪定罪的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组织、策划、指挥他人卖淫的行为。组织,是指发起、建立卖淫集团或卖淫窝点,将分散的卖淫行为进行集中和控制,并在其中起组织作
703 2022.11.21 -
00:57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包庇罪所侵害的客体一般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2、客观要件,包庇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有:实施窝藏或者包庇犯罪人的行为,该行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使司法机关无法
8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