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罪犯罪证据不足多久才办结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时间依具体程序而定。 2、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款第三项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之一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第四项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时间依具体程序而定。
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时间依具体程序而定。
-
诈骗案一般多久才能办结案?
诈骗案一般会在五个月内能结案,最长不会超过十九个月。刑事案件有公安机关的侦查阶段、检察院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法院的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020.11.23 556 -
诈骗罪一般多久会结案
一般需要二到六个月会结案。 1、侦查阶段,对诈骗犯罪的侦查羁押期限不能超过二个月。 2、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诈骗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之内决定是否起诉,如果案情重大、复杂的,可以延长十五天。 3、审判阶段,法院审理诈骗案件,应
2020.11.03 196 -
诈骗案一般多久才会结案
对于诈骗罪相关的刑事案件,一般可以在两个月内结案。诈骗案属于公诉案件,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在受理后两个月内宣判,最迟不超过三个月;能判处死刑或附带民事诉讼,以及期限届满但因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依法批准还可予以延长。一般情况
2020.07.26 299
-
一般判明诈骗罪证据不足多久会结案
没有时间限制。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明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结案后才能在审查起诉阶段撤回。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时间取决于具体程序。
2021-11-15 15,340 -
诈骗罪证据不足多久结案
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
2022-06-06 15,340 -
诈骗罪证据不足需要多久结案
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
2022-06-10 15,340 -
诈骗罪证据不足判多久
没有时间限制的。公诉案件只有在查清案件全部事实后才能结案,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在结案后才能撤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
2022-06-09 15,340
-
01:25
诈骗案一般多久会结案对于诈骗案一般多久会结案,法律条文上没有作出明文规定,诈骗案件从立案侦查开始,警方就已经开始展开调查,直到抓到犯罪分子后,才将犯罪分子交由法院进行审判,最后进行结案。依照以往的案件结案规律,诈骗案一般会在八个月左右结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6,811 2022.04.17 -
01:04
诈骗罪一般判多久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基于错误的认识处分自己财物,行为人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诈骗罪的有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要达到数额较大标准才能成立本罪
498 2023.01.04 -
00:57
诈骗案一般判多久诈骗的量刑首先看是单位还是个人实施,其次看诈骗的数额,量刑最低为三年以下,最高是无期徒刑。如果有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诈骗救灾、抢险、防汛、扶贫、医疗款物等;假冒国家机关或者公益性
1,25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