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犯罪构成的条件怎样才成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抢劫罪成立条件是需要满足如下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抢劫罪。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 1、主体是一般主体; 2、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3、在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
抢劫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抢劫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二、主体要件,抢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三、主观要件,抢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四、客观要件,抢劫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
2020.08.13 87 -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此,本法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这一章。无论犯罪嫌疑人是否取得财物,也不论
2020.03.08 358 -
抢劫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以暴力、胁迫等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0.03.06 132
-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条件怎样才成立?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
2022-08-06 15,340 -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产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转移财产的行为。抢劫罪是我国重点打击的暴力犯罪,所以没有数额要求,即使抢一块钱,也可以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
2021-11-20 15,340 -
犯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
2022-11-07 15,340 -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抢劫罪怎样判
下面就是抢劫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了: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2022-12-16 15,340
-
01:04
猥亵罪的构成条件是怎样的猥亵罪的构成条件是: 1、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年龄须达到十六周岁; 2、主观要件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者满足行为人或第二者的性欲的倾向,但对女性不包含强行奸淫的目
11,952 2022.10.04 -
01:33
累犯的构成条件累犯的构成条件有三个方面: 1、从主观条件上:前罪和后罪都是属于故意犯罪,司法部门在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主要在于遏制犯罪人的出现再次犯罪,因为刑法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故意犯罪者,把惩治犯罪分子、防止故意犯罪的人再次故意犯罪作为自己的目的。 2、从
906 2022.04.17 -
01:24
构成遗弃罪的条件遗弃罪是指,对于老人、孩子或者因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行为人负有扶养义务但是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遗弃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但是对象仅限于老人和孩子以及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遗弃的行为往往会对被害人的身
2,9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