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怎么办理劳动合同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五险是单位必须缴纳的,不需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公积金不是强制的,一般单位都给缴纳的。 1、社会保险中的五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合同是不能约定排除的,属于无效条款。 2、对于公积金不是强制缴纳的,但在北京是必须给劳动者缴纳 3、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从第二个月起支付二倍工资,即一个月的工资差额 4、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设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的同时,还规定了两种情形下违约金支付的具体标准: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
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数额: 1,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有明确的规定; 2,如果用人单位不遵照本法规定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3,劳动仲裁,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 4,如果对
2020.02.06 162 -
劳动合同的违约金问题
劳动合同违约金包括以下两种情形,并且只有以下两种情况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020.03.26 110 -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需要支付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劳动者才需要支付违约金: 1.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
2020.02.09 151
-
劳动合同到期解除劳动合同公积金怎么办理
员工可以到原单位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并且办理公积金转移手续。在新单位缴纳公积金进行累计。如果需要提取住房公积金的话,是需要满足条件之后进行提取的。员工公积金账户余额是属于员工本人的,所以只要等到满足
2022-03-02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后公积金怎么办理
住房公积金的转移: 1、公积金转移前提是,职工新入职的单位须已经开通缴纳公积金的账号。 2、职工到新入职企业当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取一张接收单。 3、带着这张接收单,回到原单位要求其开具一份住房公
2022-07-17 15,340 -
公司应怎么办理劳动合同终止问题
公司要是违反法律规定终止了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的,女职工可以选择及时去申请仲裁解决: 1、申请仲裁前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填写的劳动争议申诉书要一式三份; (2)到工商局查询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一
2022-04-20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提取公积金怎么办理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依法给劳动者办理住房公积金封存手续后,劳动者可以持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等相关的提取资料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手续。《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2022-03-03 15,340
-
01:00
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问题
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有以下的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工商登记信息获取,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
1,574 2022.04.17 -
00:52
发现合同有问题怎么办
发现合同有问题这时您要做的就是要及时与对方沟通,书面通报现在的合同履行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请对方及时回应并报告其准备采取的应急措施和立场。如果对方不予理睬,请及时用特快专递或挂号信的方式,将书面函寄给对方,申明自己对于合同履行
1,533 2022.04.17 -
01:04
合同签完发现有问题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法师兄的特邀律师田雯。合同签完之后才发现合同有问题,需要根据合同存在的问题来做出不同的判断。如果合同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这时候当事人可以以自己一方受到欺诈为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该合
3,038 2022.05.11